天边有颗“叶培建星” 那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2019年10月12日 11:18:5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叶培建“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9月25日,叶培建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为叶培建颁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授予“人民科学家”称号。

  今年也是叶培建父亲叶蓬勃诞辰100周年,而叶培建的母亲也作为建国前参加革命而今健在的老同志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叶培建决定把全家人为共和国而奋斗的故事写出来,向公众介绍自己的身世和航天报国的心路历程。日前,叶培建家乡泰州的报纸刊登了这篇文章。

  叶培建的父亲1919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海潮村,原名叶荣生,参加革命后改名叶蓬勃,抗战初期毕业于乡村师范。新四军东进黄桥之后,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他积极投身抗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小学校长、区文教股长、县教育督学,教育培养的很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同时,他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和县团一起参加了反“扫荡”等一系列斗争。

  解放战争初期,叶蓬勃参加了苏中战役,在“七战七捷”的第一仗——泰兴宣家堡战役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后因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而北撤,转入军队工作,他先后随华野一纵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有几仗(如豫东战役中民权车站争夺战、渡江前夕江心洲攻击战)打得异常激烈,九死一生。

  1950年10月,叶蓬勃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隶属20军60师,先后任团宣教股长和组织股长。入朝后,叶蓬勃即在东线投入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首战长津湖地区,我志愿军虽缺衣少粮、武器落后、冰血交融,但以大无畏的精神重创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两次战役及后来的华川阻击战、元山海防备战,条件都极其艰苦,美军装备远远优于我军,部队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损失巨大,各种思想也随之产生。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叶蓬勃不畏艰险、深入基层,帮助战士提升战斗意志。

  1952年归国后,他随20军在浙江地区从事战备值班和国防建设,先后在榴炮团、速成学校、坦克团和步兵团任职,也在军、师两级机关任过职,直至1964年转业。

  战争年代,叶蓬勃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转入军队,克服了许多不适应,不惧生死,英勇战斗,勤奋工作,先后立三等功,四等功四次,小功多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和国旗勋章各一枚,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一枚。在和平年代,叶蓬勃为建设正规化军队而努力工作。1964年,他响应国家号召,转业至南京某军工企业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为国防工业建设呕心沥血,成绩斐然。1971年4月,叶蓬勃不幸离世。

  叶培建在文章中写道:“可以说,父亲的一生虽职位不高,功劳不大,但是是革命的一生,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鞠躬尽瘁的一生。”

  叶培建的母亲和三叔都受叶蓬勃的影响,于抗战后期参加了革命。1946年初,母亲忍痛留下仅一岁的叶培建在泰兴李秀河村外婆家,进入华野一纵,先在教导团任文化教员,后任连队指导员,随队南征北战,吃尽辛苦。直到叶蓬勃从朝鲜归国后,夫妻俩才得以团聚。叶培建的母亲于1955年从部队转业至地方,先后在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工作,直至离休,先后获得了淮海、渡江战役等纪念章,以及抗战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今年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她一直关心子女的成长,丈夫去世后,她更是把教育子女放在第一位,要孩子们做好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老人也是为新中国诞生和建设努力工作了一辈子,现虽已90多岁,身体也不太好,但依旧关心国家大事。

  父亲从朝鲜回国后,叶培建作为长子,才得以和父亲母亲团聚。但是,因为父母长期在部队工作,叶培建在部队住宿制子弟学校就读,一家人依然是离多聚少,只有假期才能团聚。尽管如此,父母对叶培建成长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这影响不是来自“说教”,而是来自“家传”。

  叶培建写道:“他们革命的历史和做人的准则本身对我就是鞭策,所以我心中、血液中有深深的爱国情怀,即使是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不幸去世后,也没有动摇我这信念。我始终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在国外学习时从未考虑过留下;国内有部门出高薪要我去工作,我也不为所动;工作中遇到严重困难也不会屈服;我走上‘航天’之路,其实和父亲的建议很有关系,我高中毕业时想考外语学院,今后做外交工作。我父亲鉴于他们入朝鲜时受美国空军欺负的教训,希望我学航空。我就报考了北航、南航等航空学院,但浙大把我先录取了,毕业时我走进了1968年刚建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为第一任院长),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航天报国工作。”

  在50多年航天工作中,除在国外学习那几年,叶培建先后在工厂、研究所从事过不同工作。在工程研制方面,叶培建曾担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为这一类卫星成功研制、三星组网做出了系统的重大贡献;这十几年来,他起初担任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于2007年实现我国第一次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国空间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续而担任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在各型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尤其是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空间科学、卫星应用、卫星信息化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多项,团队获国家科技创新团队奖。2003年,叶培建当选中科院院士,并任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兼职教授,2018年起,又受聘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为培养航空航天人才做出了不懈努力。

  叶培建写道:“当习主席亲自把奖章授予我时,我十分激动,倍感自豪,觉得受之有愧:有多少英雄模范做得比我好,贡献比我大;即使论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成绩,我也只是创造这些成绩团队中的一员。习主席还对我说:‘再立新功’,这是对航天人的重托,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企盼,是对我的鞭策。因此也倍感责任重大!我虽已74岁,但革命人永远年轻,一定在今后的岁月里和同志们一起,把中国的探月和深空探测事业做得更好,为建设航天强国多做贡献:正期完成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在建党100周年时中国火星一号完成飞向火星、落在火星、巡视火星的壮举,继而实现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完成木星系探测,走向太阳系边际!”

  2017年1月12日,国际小行星组织把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

  当我们凝望星空,寻找这颗“叶培建星”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因为那是我们的“人民科学家”,是一颗血液中流淌着爱国情怀的闪闪的“红星”。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编辑/刘静)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