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最红火的茶馆之一——拉萨吉祥藏餐,普兰县的退休老干部向我讲述了普兰县科迦村以前的老旧民居的故事。而今,那些建筑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住得更舒适了,但不能不说在村民心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或许正是这种遗憾,让当地政府和群众更加珍惜那些保存下来的老民居以及其他文化遗存。
在科迦村和塔亚村组调查时,我们发现了两处保存较好的老民居,虽然未能到塔亚村组实地考察,但在科迦村,我们联系到了村长和那所老民居的主人,一起见到了那段难忘历史的实物证据。
老屋由上下两层构成,下层主要是供牲畜和储备草料等物用的,上层则是人生活的地方,主要有主厅堂、伏堂、修行洞、厨房、牛粪间组成。房屋主人介绍,他们于2002年左右从该老屋中搬出迁入新居,之后没有再动过老屋中的任何东西。
栋
屋中修行洞的墙壁上贴着一些茶叶标识,这些标识以西康建省期间为主,但远不止于此。那些标识也可以反映出当时许多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更能给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
墙体上的“荥经芽细”标识非常显眼。荥经有“中国古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重镇”之称,在唐武德年间已经置县,只不过名称为“荣经县”,到了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称为“荥经县”,归四川统辖。至西康建省时(1939年)隶属西康省。1955年时归入四川省。荥经以生产入藏边茶而闻名,所产茶叶归入大路茶,茶类则属于黑茶类。芽细茶是入藏边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史料记载多出现于西康建省之后。
该标识的藏语表达似有深意。若直译,则为“荥经的茶粮和”,与“荥经芽细”似乎相差甚远。但细细分析,则别有意味。藏语中的“和”发“唐”的音,若把“茶粮”理解为“茶和粮”也似不妥,亦无法与“芽细”对应;若将其理解为一种概称,表示关乎生存的东西,则在逻辑上是可行的,突出了茶叶在当地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
除“荥经芽细”外,还有“宝兴茶 荥经精制厂”和“西康省茶叶公司”(两枚,均不完整)两类标识。虽然已经非常残破,但仍然十分庄重地贴在修行洞的墙体上。
“宝兴茶荥经精制厂”标识中,混合了海螺和似火焰状的图案,这可能表现了茶文化与藏族自身文化融合的现象。宝兴亦有悠久的历史,古为青衣羌人居地,元末明时传入藏传佛教。至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隶属天全州。但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辖地建县,名曰宝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隶属于西康省。1955年,归入四川省。宝兴亦生产边茶,但该标识可能表明,历史上宝兴边茶的生产量并不大,所以它与荥经之间在入藏边茶的生产加工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标识中的“荥经精制厂”尚不确定具体所指,但西康建省期间(1939-1955)有多个称作“精制厂”的生产加工企业,所以推测该标识对应的时间应主要集中于西康建省期间,当然并不排除其它可能。
在一个残破的茶箱中,我们共发现了四张“民族团结牌康砖”标识。标识下方用红色字体写有“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字样。“民族团结牌”商标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当时生产边茶的企业可以共同使用的商标,专门用于边茶产品。该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许多荣誉,在入藏边茶贸易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甚至在茶箱中发现了半块残存的康砖。由此不难看出,在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的茶叶供给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即使位于边境线附近的科迦村,普通人家的茶叶消费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当我与普兰县的一些退休老干部聊起老民居中的茶叶,聊起让所有的老百姓都喝上茶时,他们给了我完全一致的回答:“这在封建农奴制下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的观点是,在旧西藏,茶叶是宝贝,只有在寺庙里和贵族领主们才可以喝到茶,农奴和穷苦的老百姓很少能喝到真正的茶叶,更别说好茶叶了。所以,那时把和茶叶有关的东西贴到墙上很正常。
普兰县甲措同志向我谈起,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每到过年,就要熬煮一种野生植物,并告诉他,以前买不起茶叶的时候,他们就喝那种东西熬煮出的汁液。我把他所描述的这种植物与普兰当地多位老人告诉我的一种代替茶叶的野生植物(在藏语中他们称之为“帮加”)对比,二者有极高的相似度,但它们一个存在于日喀则地区,另一个存在于阿里地区。这似乎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启示。
整体上看,老民居中的茶叶标识反映出的时间虽然主要集中于西康省期间,但可以延展到整个20世纪。从时间点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前与民主改革后。而民主改革前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西康期间,即1939-1955年。在这一阶段,平民和农奴很难得到茶叶,即使对那些寺庙或贵族管家一类的人,他们也把茶叶视作珍品。老屋修行洞的墙壁上贴的茶叶标识,可能就有这种意味,即把茶叶神圣化。这实际上是封建农奴制度的一种产物,即压迫与剥削使原本丰富的茶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被压迫的日常生活中变得稀缺。从而进一步放大甚至扭曲了茶叶本身具有的意义。
同时,这些标识都来自于祖国其他省份,尤其是四川省和原西康省,这表明了以茶为媒介,西藏与其他省份,尤其是四川、西康之间的紧密关系。由于茶叶贸易有官方与民间双重渠道,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把这种关系理解为深层次的和有机的,即通过长期的贸易、文化、人口等维度的往来,形成的一种难以分割的关系。
一片小小的茶叶,还原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它让我们更加珍爱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