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从“蝶舞翩跹”到“鲲鹏展翅”,南通如东以“园区驱动”实现“蛙跃式”提升

2019年10月09日 18:55:17 | 来源:如东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过去,这里除了大海,就剩黄沙滩。”面朝茫茫大海,84岁的原如东县滩涂局副局长周树立的感慨,已不再是一句历史的叹息。俯瞰今天的黄金海岸,伴随一座15万吨级深水良港的强势崛起,茫茫滩涂上,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从零起步,一路踏浪高歌。

图片1.png

(十万吨巨轮停泊洋口港经济开发区)

  如今,总投资450亿元金光如东高档生活用纸产业基地、总投资180亿元的桐昆PTA等数十个重特大项目正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终昂起牵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是如东诸多产业园区共同的成长缩影。

  历成蝶之变--总量攀升,亮出经济增长稳健底色

  在江苏如通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镇国毅看来,今年公司销售数据增长称得上强劲。1至8月份,公司实现销售超1.5亿元,同比增长50%,在其所处的如东经济开发区,这样的增长型企业并不是个例。区内现已拥有亿元以上企业30家,海力风电、江苏海装、海宝电池、强生轻工、亿能彩钢等5家企业年销售已超过10亿元。去年以来,翼扬食品、江东电子等新一批大企业陆续投入试产,对全区经济总量提升形成稳健支撑。

图片2.png

(如通机械车间内,工人检车设备)

  早在乡镇工业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际,如东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约14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内,建有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安防用品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先后落户美国霍尼韦尔、荷兰恩智浦、爱尔兰凯爱瑞食品、中船重工、大唐电信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安全防护、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4+1”产业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等相继建立。各大园区每年引进数以亿计美元的外资和数十、上百个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项目,同时大量接纳机制创新、外资嫁接的县内外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如东在重点地区发展经济的主阵地。以投资载体建设吸引资本集聚,这一如东工业选择的发展路径,在当时就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图片3.png

(“四大园区”中建设最早的如东经济开发区)

  新世纪走过近20年,园区拉升县域经济增长的“头部效应”愈发凸显。在沿海经济开发区,全年工业应税销售已达约300亿元规模。德国巴斯夫、韩国SK、中化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一批央企国企的进驻,不断擦亮着“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子。“四大园区”中最年轻的载体、发轫于2014年的如东高新区以生命健康产业、智能机电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的前沿产业项目蓬勃生长,也已迅速撑起数百亿元的工业销售规模。

  数十年间,如东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6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952亿元,全国百强县(市)排名跃升至第43位,这其中,园区贡献居功至伟。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如东高新区等“四大园区”的工业经济总量已占如东县的三分之二,目前全县50强企业和100强企业大多落户在“四大园区”,亿元企业的销售收入近60%在园区。园区,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

  “加大核心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和人才人力储备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重特大项目承载能力。”8月召开的中共如东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间,“四大园区”经济发展贡献份额要超过80%。

  展凤舞之姿--产业聚变,开辟高质量发展优势路径

  在园区的经济体量不断攀升的背后,探寻支撑扩张的基石,无疑要指向强有力的产业。一批新产业则带着更加开放的维度,将园区和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抬升到新的方位。此时的如东,大港口、快交通、优区位等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吸引一大批国内外巨头携全球产业链分工项目落子布局,形成明显的经济拉动效应。三一帕尔菲格投产当年,即生产特种车辆1350辆,实现应税销售3.04亿元;巴斯夫和优嘉植物保护项目运行仅一年,便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创造了12.68亿元的应税销售总额。

图片4.png

(国庆前夕,如东又开通一条高速)

  重量级项目的集聚带来总量的扩张,为提振县域经济带来强劲刺激。但单体项目并未形成要素资源纵横贯通的集群效应,显然还需要一个“2.0版本”。今年9月份,由台湾台虹科技集团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富展科技项目进入工程尾声,台虹科技是享誉国际的全球高分子软性印刷电路板上游材料生产商,与华为、苹果、OPPO等公司皆有合作,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3800万平方米软性铜箔积层板,年销售达10亿元。在总经理林震的表述里,项目的既定目标,是要跻身全球第一大软性基板供应商。

  这是如东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的标志性项目。它标注着园区项目更大的投资体量,也标注着园区产业更坚定的发展方向。半导体是最复杂的制造业,机器精度高、投入强度大,素有“吞金”行业之称,但“生金”能力极强,平均每一元投入约可带动百元GDP增长。如东高新区抢滩布局半导体产业园,从设备与材料这一细分领域切入,引入首批约30家入园企业,为园区打造新的链式增长极。

图片5.png

(如东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

  在如东高新区,专业化的“区中园、园中园”打造方兴未艾,随着宏微特斯生物科技、猎阵生物科技、安诺医疗科技等4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生命健康产业园,又一新兴产业活力被加速激发;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近年集聚天洋热熔胶、福瑞达新材料、台中化环已酮等重特大项目落户。以中石油LNG项目为引领,全国最大的LNG枢纽基地呼之欲出;在沿海经济开发区,深耕多年的医药化工板块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领先的环境治理水平,已在江苏沿海奠定举足轻重的龙头地位;在如东经济开发区,海力风电、江苏海装、重通叶片等十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相继投产,风电设备产业园工业销售迅速壮大至50亿元规模,占到全区规模工业销售的30%以上……

  让项目聚而能强,产业聚而能变,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集群,全力构建中高端产业体系,这种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让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不仅避免了同质竞争,走好全县园区改革发展“一盘棋”,更让园区在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的产业发展赛道上,更具竞争力。

  垂鸿渐之翼--创新驱动,积蓄“换道超车”强大动能

  近年来,如东各大园区在产业、技术、资本流动等不同维度解放思想,形成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的发展模式,开启了园区各产业创新发展的“进行时”。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各大园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技术中心。如东经济开发区推进中科院、中关村等大院大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分中心落户,企业在家门口便可享受科技检测、查新、鉴定服务;沿海经济开发区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园区企业生产的蚀刻液、高端聚酰亚胺薄膜,甚至为中国芯片制造解决了原材料供应问题。

图片6.png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不止一家园区敏锐察觉到,从资金、技术等多维度“解渴”中小企业的创新实践,必须让创投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在如东高新区,园区正在构建一种根据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而动态适配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梯形融资体系建设。区人大工委主任丁晓飞说,无论是初创型企业还是成长期企业,在发展全过程都可获得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服务,从而撬动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元的产出效益。在如东经济开发区,依托园区自身设立的4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及县级产业发展基金,园区内诺德新材料、恒辉安防等多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均及时获得资金注入,获得了推动创新的基础动能。

  “我们原来在上海康桥制造园做前期研发,通过飞地孵化搬到这里。”南通智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桩研发,技术负责人黄金良介绍,得益于“离岸孵化”模式,科研成果已在如东快速实现量产。项目在上海做研发,在如东进行产业化,正是如东高新区与上海点金树创业孵化器共建“孵化基地”的基本设计。给出上海与如东双重政策优惠,吸引了机器人、芯片设计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项目相继进驻。

  这些实践体现了园区创新工具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不仅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更超前构建“智本”与“资本”双重叠加的产业“生态圈”。

图片7.png

(诺德新材料在覆铜板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知名厂商背后的“隐形冠军”)

  在不加入对人体皮肤有害的玻璃纤维情况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强度仍能达到同等粗细钢丝的4倍。锵尼玛新材料凭借最新研发成果,在防弹、防切割等安全防护领域异军突起;把超薄型覆铜板做到0.05毫米级,赢得三星集团、现代汽车、创维、格力等国内外巨头订单纷至,诺德新材料在覆铜板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知名厂商背后的“隐形冠军”;基于DNA甲基化技术进行癌症前期诊断,诊断试剂达到皮克级检测下限,灵敏度高于同类产品20倍,敬善生物科技成立5年,已在生命健康领域头角峥嵘……今天在园区密集发生的这些创新案例,彰显着园区发展的韧劲和活力。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让大批科技领军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在园区加速崛起,企业真正走上前台,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创新驱动的主导者。

  “发展经验表明,园区必须依靠创新破难题、趟新路,才能在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推动实现‘蛙跃式’提升。”县科技局局长胡连华如是说。我们当然相信并乐于拥抱,在创新驱动下,未来园区展翅腾飞的更多可能。(作者:陆昊)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