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92项创新成果,34项国家专利……这位“田大师”再次受邀观看国庆大阅兵

2019年10月02日 12:20: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江苏工匠”、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试油测试队班田明10月1日受邀观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接通记者的电话时,他还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9月28日接到通知时,我正在工地上做技术勘测,当时就非常激动。”

  事实上,这是田明第二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礼。“第一次是‘九三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虽然已不是第一次,但田明依然“心潮澎湃、更激动更幸福”。

  田明扎根油田、一路钻研,30多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创新革新成果92项,获奖44项,获得34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过亿元,他也从一名普通的试油工成长为中石化行业的技能大师。

  记者在国庆前来到江苏油田,再次记录和见证了这位油田“创新发明大师”的工作和生活。

  在江苏扬州的中石化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田明和他同事们正在调试这套价值2000多万的进口连续油管设备。完成相关调试后,他们将奔赴千里之外的四川实施修井作业。

  “在气体、页岩气,煤层气,带井口有压力的井中干活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这个几千米的管子没有结钴,它可以动态密封,带着压下井里干活。”田明现场告诉记者。

  田明所从事的工作就像是油田里的“手术医生”。在油气井出现了卡结、不生产等各种故障时,他就利用一些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在完全看不到井下情况下,操作这些设备和工具下到几千米的高温、高压的井下,实施“介入式手术”来排除各种疑难故障。

  记者了解到,油管的内径只有62毫米,还不及拳头大小,在这么小一个孔里面,遇到特殊情况,田明和他的团队就要及时解决。

  别看现在的田明操作着行业内最先进的装备,参与我国难度最大的页岩气和煤气层的开发。可早在1985年,他从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时,他还是一个不懂专业的“门外汉”。为弥补专业上的不足,他先后自学了十多门石油相关专业等课程,并完成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很快从“门外汉”变成行业的“大师”。

  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测试队李彬红回忆说:“当年,田明比较喜欢钻研,经常‘闷’着钻研,经常给作业队捣鼓坏的东西,别人就叫他大师,大师这个称号这样叫起来了。”

  凭着这股钻劲和韧劲,田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2006年底,新疆戈壁滩大漠上有一口4000多米的重点探井,在试油施工中突然出现“卡钻”的故障。田明和他的同事把专门用来解卡的设备——震击器下到井下,可一连试了几天都没效果。当时大家怀疑是不是这套震击器有问题,作业队又连忙从塔里木油田空运了一套崭新的震击器,可新的震击器下井后也不能工作。

  田明找震击器的厂家,厂家负责人告诉他,“国产的震击器一般就用在3000多米就不错了,你这个井那么深,温度高、压力大,国产的震击器没法满足施工要求。只有国外的,高温高压的震击器才管用。”田明听出来了,要解决问题就是用国外的产品和技术。

  他很清楚,从国外去租赁震击器,一次就要花费10多万元,时间上更是耗不起。担任作业现场设备大班的田明,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难题。他顶着冬天的大漠风雪,经过6昼夜的连续改进和反复调试,改进后的震击器终于下井成功解卡,为国家挽回了上亿元的损失。目前,这项改进技术已在全国推广,部分产品还出口国外市场,在2014年,这项革新成果获得第八届国际发明大赛银奖。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正是靠着这样一个个在实践中磨练出来技术成果,田明和他的团队走出了江苏油田,为我国吉林、冀东、渤海钻探、辽河等多个重大油气田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为了鼓励和带动更多一线工人创新革新,2010年江苏油田专门成立了田明劳模工作室。田明先后与32人签订师徒或导师协定。9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创新成果80多项,申请专利20多项。其中连续油管修井、测井、切割等系列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吉林、渤海钻探运用推广;独创的《试油测试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效600多万元。

  每每提及革新与田大师,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向军都会这样评价:“像田明这样的技能大师,应该来说,是我们的‘宝贝’,因为这种创新创效是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要自力更生,要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通讯员/胡红记  编辑/秦玉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