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娄勤俭用三天半的时间对大运河江苏段长江以北部分进行全程考察,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娄勤俭强调,要深刻理解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高质量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让这一"流动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徐州自古就是大运河中段重要的中转枢纽。18日上午,娄勤俭首先来到毗邻大运河的户部山,这里在明清时代曾是因漕运而兴的徐州城市经济和文化中心,西楚、运河、建筑、民俗等文化在此荟集,明清古院落和建筑群鳞次栉比。娄勤俭说,户部山历史遗存集中反映了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各种文化绵延叠加、交融影响、相互促进,是徐州的重要文化名片,一定要保护传承利用好。
下午,娄勤俭来到水乡古镇窑湾,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形成的窑湾,明清时期成为南北水运枢纽和苏北鲁南地区物品集散中心,至今仍保存大量古民居群,是目前苏北地区保护最为完好的古镇。娄勤俭深入考察古镇建筑群落和民俗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食品的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他强调,保护修复文化遗存要遵循规律,注重建筑风貌与文化内核的一致性,同时要在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周边整体环境。
随后娄勤俭乘船,顺河而行到宿迁皂河镇考察。古镇内的龙王庙乾隆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沿线的重要遗产点。宿迁市正在加大古镇保护和建设力度,挖掘利用历史文化内涵,还原河街并行、水岸互通的水乡古镇风貌。娄勤俭在了解古镇规划建设、龙王庙历史变迁及文物保护有关情况后指出,古镇恢复要坚持"城河共荣""景河共生",与大运河生态保护衔接起来,与运河文化、地域文化融通起来,追求水与岸、河道与建筑、功能设施与文化景观的协调之美、整体之美,使城镇风光与运河风光各美其美、交相辉映。
淮安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20日上午,娄勤俭来到淮安河下古镇。河下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英才辈出,文学家吴承恩就诞生于此。娄勤俭走进古巷,了解原生态居民生活状况,考察古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他强调,淮安是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江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要加大保护传承的力度,注重文化引领性项目打造,充分展示文化底蕴,把淮安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晚上,娄勤俭考察了里运河文化长廓,他说,里运河是一条历史水流,也是一部漕运史书,是一个历史舞台,也是一代代人的记忆,展示运河文化要拉开历史维度,反映社会发展、经济基础和适应自然的动态性,体现历史的纵深感,并与现代文明串联起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运河文化融汇古今、进入寻常生活,更好地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浓缩了千里运河最精彩的篇章,每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其中,运河三湾是明万历年间为解决漕运交通问题,将运河舍直取弯留下的故道,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展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在这里开建。娄勤俭充分肯定了扬州三湾片区把传承保护利用运河文化与城市建设、周边环境提升、重点文化项目统筹规划、一体建设的做法,他强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大标志性项目,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体现出至高性、创新性,努力打造精品,建成经典之作,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考察途中,娄勤俭听取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情况的汇报。他说,平时我们多是从资料上看大运河、部分地了解大运河,只有真正行走在大运河上,才能切实感受大运河不仅是文化带也是生态带、经济带、城镇带,深切理解大运河为什么是"流动的文化""活态的文化",充分体会到大运河的重要和文化的深厚。对这一民族瑰宝,我们一定要保护传承好、科学利用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势良好,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任务落实有力有序,运河品牌开始彰显,体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追求和积极成效。娄勤俭强调,要以更高站位提升思想认识,从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标识的高度来把握江苏段建设的目标追求,站在建设国家工程、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的高度来把握"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总体要求,立足发挥大运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来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以科学理念推进规划实施,文化保护传承要坚持继往开来,环境治理修复要遵循规律,资源开发利用要注重融合共生。要以项目化思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守好红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独特的区域性标识,充分展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高水平,努力做到不负历史、不负当下、不负未来。
省领导樊金龙、王燕文参加考察。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周明 高彦 刘堃 高涵 编辑/刘瑷辉)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