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哉!一碗苏式小宽面,多放焦葱 | 投食记

2019年09月13日 13:47:17 | 来源:情调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Ciao!我是粗盐。最近跟老饕胖头鱼师父聊起苏州面,他滔滔不绝聊了许久。其中提到了些苏式面的传统文化和典故,有些传承得很好,有些却已经消失殆尽。比如今天要说到的这碗苏式小宽面和上头那几丝黝黑的焦葱,过去它们并不稀奇,如今却成了苏州城里难求的稀罕物。

   盛乐面馆

  每每写到苏式面,开篇必说一句:“苏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开始的......”苏州人爱吃面,说来也怪,一个南方水城,怎么就有了这样一个北方爱好呢?但不得不承认,苏州人是真的爱吃面,非常多的苏州人的一天也真是从一碗面开始的。

  描述这一现象最生动的,那必须是陆文夫笔下的苏州人朱自冶。同得兴靠《舌尖》把一碗枫镇大肉面宣传到了大江南北,如今苏式面也早已自成一派,在中华面料理的江湖里靠着浇头和吊汤威震四方。可不得不承认的是,越来越多有头有脸的老字号面馆里,苏式面的传统却在一步步消失。

  前阵子听胖头鱼老师讲起苏式面的文化,他提到了两点:苏式小宽面和焦葱。

  先说苏式小宽面吧。如今众所周知的苏式面,下的都是龙须面,细长顺滑。可是据说,最早最传统的苏州面条是苏式小宽面,一种三毫米见宽,一毫米厚度的面条。最初是因为那时候的制面机器精度没有那么高,没法做出如今这样十分标准细度的龙须面,所以那会儿的苏式面馆还是以供应小宽面为主。

   · 苏式小宽面

  现如今,还能供应小宽面的店家真是少之又少,只有年头够老的面馆还有可能提供小宽面。反之,验证一家苏式面馆年头够不够老的办法之一,就是看他卖不卖这苏式小宽面。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家面馆在时代变迁中坚守至今的证明。

  再来说焦葱。焦葱这东西,实在不是什么值钱的货。苏式面里有一碗葱油拌面,这焦葱就是熬葱油时候出来的副产品。你可别小看这一筷子焦葱,它堪称苏式面中的点睛之笔,能瞬间给一碗面增添浓郁的香气与迷人的口感。

  · 焦葱

  然而,一个面馆每天熬葱油的量是有限的,因此产出的焦葱自然也是有限的,一般早市的时候很快就会没有,一定要赶早才能吃到。早年间,这焦葱是面碗里的标配,默认都给,你不吃,拿面的时候提前讲;现在呢,很多面馆干脆就没有了这个选项,其原因不得而知。

  如今,能找到小宽面且同时还有焦葱供应的面馆简直凤毛麟角。据我所知的,就只有曾经开在五卅路上,现在搬迁去锦帆路的盛乐面馆了。没错,曾经苏帮面的行业标准,如今还坚守着的就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子。

   · 一碗小宽面+一筷子焦葱

  很多老苏州都知道这家盛乐面馆,更多以“面痴”自居的老饕则是将这家面店奉为珍宝。难能可贵的,这儿还能吃到标准的苏式小宽面,赶早去,还能夹上一筷子焦葱。店里最出名的是一碗卤大肠面,吃着是真的香。

  原本腥气的大肠被处理得干干净净,但同时也保留了适量的肠油,使得它的口感肥糯适口又不会过于油腻。卤得也很入味,即便泡在面汤里许久,也不会失了味道。

   · 卤大肠面

  进店点了面浇付了钱,拿上票去取面口,十个面客里有九个会对捞面师傅嘱咐一句:要宽面。由此可见,来盛乐吃面的人,大都是冲着这碗小宽面来的。小宽面口感劲道不必多说,它的特色在于宽厚的面条能够吸附更多的汤汁,使得这一口面条里能凝聚更多苏式面的精华,好吃!

   · 来之不易的一筷子焦葱

  至于那筷子名曰焦葱的“灵魂”,它只是静静地躺在取面窗口外头的铁盘子里,若是你要,就自行夹一筷子走,若是盘子空了,那今天它就没了。这一根根看似焦枯的“灵魂”却凝聚着一股浓郁又迷人的焦香,泡入汤中会转变成一种脆韧的口感,面汤变得更鲜香了,面条也更多出了一些层次。只是差了这一筷子焦葱,天壤之别。

  盛乐面馆清早的人气很旺,来的也都是有故事的老主顾,小宽面基本早市就会售罄。老板姓沈,守着这家面店二十余年了,店里的口味始终如一,老苏州好的这两项传统,他也一直坚持着没放下。那些情怀的东西,写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多做赘述了,只是在这结尾处描述一个吃面时看到的场景:

  早晨6:45分,一位有些年长的老吃客拿着面票在取面口悠哉地等着,不时叮嘱道:“宽面哦,面多点。”“辣酱给我浇一勺子,多点多点。”

  “再捞点葱来呢......哎,对咯。”

  随后一手端着面,一手拿着姜丝,往桌子那走去

  笑眯眯地念叨着:“灵格,灵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