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要不要送礼?老师说:止于感谢心意|荔枝时评

2019年09月10日 14:14:3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舒成

  (作者王舒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扬州中学教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我们先来回顾孔子的一段话。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是办私学的,学生去见他,只要自带“束脩”(十条干肉)——这在当时属于薄礼——他都欣然教诲之。这至少说明两点:一、从春秋时起,尊师重道就不排斥物质礼品;二、教师与其说接受了礼物,倒不如说接受的是学生的一份心意,仪式感大于实际价值。

  时间回到二十一世纪,今天,教师节。浙江萧山某论坛晒出一个家长群的对话,里边商量着收点钱给班上老师买礼物。虽然时空跨越、礼物殊异(这年头还有谁会给老师送干肉啊?),但我总觉得历史重演,二者相隔千年以后,有某种同构性在遥遥呼应。

  作为一个旁观者,同时也是一名教师,我首先要说的是,感谢家长们的心意。教师节是一个契机,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事业,也使得教师获得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自我认同,这都是很好的。家长们热心讨论送礼,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风尚的延续。

  但是,感谢心意,仅止于此——QQ群聊天记录的晒出,本身是带有负面情绪的,一个班级家长的共同行为和一个个体学生的“束脩”,这两者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QQ群除了信息传达方便、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之外,也在某些事件中有意无意裹挟了民意,这一点是值得重视的。春秋时期孔子所面对学生的礼物,其中包含的是学生个体的心意和上学的诉求,明显而真实;而QQ群集体商议送礼的方式,未免让有些不想参与行动的家长感到为难,即使最后同意,也有被胁迫之感,发起者的意图并不代表大家的意图。

  其次,各个家庭的经济情况都不一样,成人发起的给老师送礼的行为,总有一定的经济门槛。这门槛的制定,不会有太多的民主程序和调查过程。这就使得“给教师送礼”这个行为,不一定具有“束脩”那样“礼轻情意在”的仪式感,而很可能走向某种程度的攀比,耗费不必要的钱财,甚至给一些家庭带来负担。

  再次,我非常同情的是,在这个事件中,教师其实是在QQ群里的。发起家长征求意见时还说,除了老师不表态大家都来表态!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啊!我揣摩老师的内心,一定是啼笑皆非,有话难言……这个场合对教师来说是会产生误解的——赞同当然是不能的;不说话会被当做默许;至于反对么,声音会被淹没吧。现今各地都强调师德师风建设,这没有问题;而如何避免这样的尴尬场景,可能是更为迫在眉睫的事——也许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需要一点边界意识。

  那么,在教师节,人们应该向老师表达关怀和问候吗?回答是肯定的,但还是上面那句话,止于心意,就可以了。这心意,可以是一条短信、一声问候、一张卡片、一盆绿植……是学生的一个快乐笑脸,是教室投屏里的一个精心布置。让学生直接面对老师,表达他们自己所想,才会给老师带来莫大欣慰。

  借教师节的东风,老师们当然不该拒绝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同于春秋时的私学,现在的教师,或者是有国家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是就职于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员,所以不该问学生要“束脩”,而是得依靠国家的政策,和自己的教学能力来提高生活水平。至于学生和家长的表达,止于感谢心意即可。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