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城市管理、治理的殷切期望和要求。由省文明办指导,江苏城市频道联合我苏网、荔枝新闻在《零距离》栏目中推出《品读城市之美》系列报道,通过主持人、记者的一线探访,深入体验全省各地城市治理工作的实施效果,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讲述“幸福感与获得感”。在充分展示江苏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经济发展之美、文明风尚之美的同时,总结提炼各地在城市管理、治理中的“点睛之笔”,将一城一地的经验,化为可供学习、分享的“教材”,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江苏样本”。
戳视频️↑↑↑看苏州老宅进入现代生活
如今提到苏州,很多人依旧会想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走在古城的小巷里,“老苏州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更是让人感觉意韵深长。这份苏韵传承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也有更多的改变正在发生。
在这座被水滋润的古城里,井曾是人们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来源,苏州也一直保留着独特的古井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再加上地下污水管网缺失,井里的水曾经被严重污染。从2016年开始,苏州市住建部门对古城区的412口古井进行排查整治,抽水、清淤、消毒、重新铺设污水管网……
除了古井,古建老宅同样也是苏州古城不可缺少的元素。目前,不少老城片区居住人口都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人口容量大、违章建筑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腾迁工作将逐步启动,为了使改造后的老城既承载丰富历史元素,又能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今年,苏州在古城改造上创新性地引入了18位“片区规划设计师”,从前期设计、方案把控到施工跟踪,“片区规划设计师”都将全程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
为了改善古城居民的居住环境,政府对居民的老宅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在街头巷尾安装上路灯,对老街旁的河流进行治理清淤。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也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姑苏人家尽枕河,河水变清了,古街变得干净了,老井边人们的家常生活,透着惬意和满足,苏州的古城保护,保留了文物古建筑的历史风貌,更聚住了古城特有的“烟火气”。时光已走过千年,而这座古城焕发着新的生机。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我苏网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