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曹柳
传承不息,治沙不止,这是“六老汉”三代治沙的真实写照。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背后,是几代治沙人的接续奋斗和努力。近日,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
沙地荒山变绿地青山,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一代代治沙人的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追求社会飞速发展,导致当前生态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进入新时代,亟待治理的“八步沙林场”绝不止古浪县一处,唯有大力弘扬“六老汉”的治沙精神,拿出一往无前、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劲头,才能攻克一个个生态难题,实现更多“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弘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做一往无前的“愚公”。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它不允许我们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稳步前行,而要求我们在大风大浪来临时勇往直前。我们要学会适应艰苦的外部环境,用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要培养迎难而上的自觉和勇气,主动走出舒适圈,到条件恶劣、困难重重的生态保护一线去;要在实践磨炼中提升生态治理能力,活学活用,不断推进荒山沙地治理进程,以汗水换取青山绿水。
弘扬不慕功名、不求“显绩”的精神,做无私奉献的“愚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如果“六老汉”在治沙工作时急功近利,追求当前可见的“功绩”,治沙工作显然无法接续推进,更不可能成就今天的“绿色奇迹”。因此,在生态治理中要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向“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看齐,扎实干好当前的每项工作,以群众的评价作为工作成绩的唯一衡量标准;要坚持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甘于当好无私奉献的“铺路石”,为后人开好头,使生态治理能成为连续性、系统性的工程。
弘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精神,做永不停歇的“愚公”。“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代接着一代干,终把荒山变青山。”“绿色奇迹”的实现,归功于每个人的坚持和接续奋斗。生态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确定治理目标后,摒弃一切杂念,步履不停,向目标迈进;要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绝不改道,一心一意,驰而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丰碑矗立,精神永存。“六老汉”的事迹为我们推进生态治理工程提供了先进经验,他们的精神更是为我们驱散眼前的迷雾,引导我们砥砺前行。我们要大力弘扬 “六老汉”的治沙精神,做新时代的“愚公”,一往无前、甘于奉献、永不停歇,为推进生态治理、共创美丽家园注入磅礴力量,谱写更多“绿色奇迹”,筑牢更多“绿色长城”。(曹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