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文科-范雯:我一直在寻找一个领域 可以为之狂热

2019年08月17日 16:29:0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Never define,不一定哪个就比哪个高尚。所谓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社会期望的一个过程。”

  “如果将高中时代比作我的文艺复兴时代——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接受和尊重自己,追求人性的解放,那么大学时代应该是启蒙运动——理性的延展,人本身的解放。”

  “人生本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过程,人格的自由,选择的自由,不轻易为世界而变。”

  上述观点仅是范雯思考镜像里的一点片花。

  和范雯的对话,仿佛是在和一位社会系的学生聊天。对于存在、意义、自由、爱这些宏大的命题,范雯在生活的空隙里,一直在用力思考着。

  采访的那天下午突然下起了大雨。边收伞边走进咖啡馆,白T加运动裤。“我本来是穿裙子的,看外面雨下得大,就换成了裤子。”说着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那我也不该穿长裤啊,短裤才对。”说完自己忍不住先笑了。

  眼前的她,扎着清爽的马尾,落落大方,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睿智。

  2个小时里,她一直在输出各种思考,她有着清晰的逻辑链和不失风趣的表达。即便在刚刚说出这句话时,她也在思考。

  初识者对她的评价无不是“大气率直”。

  而班主任何咸军作了目前看来最准确的概括——“这个孩子很大气,有灵气,有气场。”

  知道高考成绩1小时后就困了

  高考取得420分的好成绩,范雯不仅是南通市文科第一名,也是江苏省文科第一名。

  “刚知道(分数)的时候,就‘哇’,很开心,和我妈拥抱。1个小时之后就困了。听着他们一直接电话,‘喧嚣’的背景音。”

  高三成绩基本保持在年级前3名,范雯早已提前将北大锁定。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范雯无比忙碌参加各式饭局,接受亲友的祝贺;给学弟学妹分享学习心得……对于潮流般的称赞,范雯有意保持着距离:已经“名不副实”了

  面对不断前来取经的准高考生,一直重复相同内容的范雯后来不得不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同样,成绩好的同学他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总是相似的,不好的则各有各的问题。如果想知道怎么才能提升成绩,不用总是问我,如果你想知道,网上太多太多,而且每年都会重复一遍。状元本人不是什么天才,也没什么仙气。如果你想见见我,让我写写字,问我要要笔,还不如自己去看看书,蹭热度只是在浪费时间。当然我庆幸的是,热度最多也就一年,明年今日,早就过气。”

  网上的我很冷漠,对不对?但面对面,你就会发现,我很闹腾的。她调皮地一笑。

  刷题可能无趣,知识本身是有趣的

  学科鄙视链没道理

  于她而言,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个可以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她说:“可能做试卷没有特别大的乐趣,但是知识是有趣的。”如何写好应试作文正是她的乐趣之一。

  高二时,她的作文还不是十分突出,“经常被老师找”;经过一年的摸索,她逐渐掌握了套路。

  她发现自己的思辨性较强,相对于记叙文,更擅长注重逻辑链的议论文。她坚持看评论类文章以及泛科普类的文章。每周练习一篇作文,多找一些素材自己去打磨,把同一篇作文按照高考的要求多写几遍,反复揣摩。

  这样的训练使得范雯在写作时经常“灵光一闪”。她尝试书信体、戏说风。我知道这样写是没问题的。有一次的材料观点为点赞是一种虚假的社交’。我是反说的。点赞本来就是一个后现代性的行为,大家是图个乐子。要真想理性对话,肯定不会在朋友圈。”

  这个暑假,范雯找到阅读的新宠——Kindle,出门随身带。在过分忙碌的七月里,她已经看完了《球形闪电》《乡土中国》《梦的解析》《股票作手回忆录》《乌合之众》等十多本书。

  尽管选择了文科,范雯的数理化成绩亦非常突出。

  喜欢理科的思维方式,简洁清晰、有理有据,总会从一个特别巧妙的地方开始,一步步非常流畅地解到最后。当然这个流畅是建立在逻辑分析和推理上的。

  在她看来,选择文科主要因为“文科比较轻松,理科的学习氛围更紧张但对于所谓的“学科鄙视链”——文科生没有理科生聪明范雯持反对意见。

  这是两种思维方式。文科需要思维的广度,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起来理科需要思维的深度,从某一个地方钻下去。没有什么智商上的差别,所以我觉得选文科也没什么问题。

  北大,就是你了!

  对于上北大这件事儿,范雯一直投以审慎的目光:这个地方别人说值得,说厉害;但于我,值得吗?彼时的北大遥远而陌生。

  直到高二暑假参加了北大夏令营,到了“大师讲座”环节,范雯才内心笃定:对了,就是这个感觉——自由!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当时的一场讲座有学生就“深圳工厂工人与警察起冲突事件询问教授能否发表一下看法。3000人的会场里教授说:“没有人禁止我开口,我就永远保有说话的权利。”

  范雯一下子被触动了。之后又遇到了更多的讲座教授。她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钟爱的作家王小波的影子:很可爱,讲话都是笑着说的,很有人格魅力,柔和但不圆滑

  这里的人文土壤仿佛一座精神富矿,让她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广阔的自己。她清晰地认识到,这里可以轻松转系,哪怕从法律到生物。这里鼓励你保有个性,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她欣喜地发现,北大提供了一种探讨问题的可能性,说不定我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东西。

  结营晚会上,她和队友们一起大喊:来北大!尽管这段后来被她吐槽为“大型传销现场”。

2018年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结营晚会前,范雯和小伙伴在一起

  回到学校,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段际遇。

  暑期学堂之前,对北大,我周围的人念念不忘;暑期学堂之后,对北大,我念念不忘。

    听北大教授讲座,我辈心境,有辛词可证:“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她发现了北大越来越多的迷人之处。

  燕园古色古香,不大很有底蕴。

  北京的秋天干爽,冬天凛冽。带着北方的爽利,简单大气,又很美。

  北大苏韵文化交流协会的老师第一眼见她时,就如此评价:“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江苏姑娘,她的大气率真,让初识者觉得更像是北京大妞。或许这也正是她和北大气息相投之处吧。”

  寻找比短暂刺激更有意义的事情

  学习向来不是她生活的全部。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话剧等。尽管如此,她自认“有点犬儒主义,懒懒的”,还需要专注地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海安高级中学2019年成人礼仪式上的范雯

  刻橡皮章、学皮影戏、玩儿乐器……这个暑假,她一直在不断尝试,以期找到“自己独特而隐秘的美学体验”,从而获得真正的、持久的快乐,而非沉溺于短暂性的、碎片化的神经刺激而后者的来源常常是手机

  尽管会经常刷微博、上Ins、逛B站,但对于私人空间色彩更浓的微信朋友圈,范雯显然存有警惕。从2016年使用朋友圈开始,到现在发的状态不过20余条。

  她解释称,“发朋友圈都在塑造一种人设,而不是单纯的生活分享和真实的自我展现。感觉有点被绑架。自从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没怎么发过动态

  然而这个暑假,她还是去做了一件能带来“短暂刺激”的事情——去深圳看易烊千玺的演唱会。采访中,她一直反问:是不是很傻?

  在一众流量明星中,易烊千玺是她为数不多持有好感的。“他特别害羞,尴尬的时候会有很多小动作,笑、吐舌头、舔嘴。他话不多但是会去思考。”

  深圳演唱会结束后,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进行集体无意识活动3小时

  简单就很好

  范雯的微信头像是窦靖童,窦靖童的手里举了块牌子——Lets play。

  她很喜欢窦靖童身上那股酷酷的劲儿,专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简单饱满,茁壮成长。“她的眼睛干净澄澈。但我不确定这种状态是幼年就形成的,还是后天可以改变的。”

  这种简单的精神她在妈妈身上也同样感受到了。

  “她几乎不化妆,但我觉得她很美,很年轻。有时候我们晚上散步,她就边走边踢腿,把腿踢老高,像个孩子一样。有一瞬间我就特别感动,她经历这么多事情都可以这么年轻,这么开心。我妈真的在某些时刻显得特别伟大。

  说到这儿,范雯的语速变慢了,声音也变低了。

  某些时候呢,又显得特别温柔、普通,我觉得是亚洲家庭孩子对母亲的一种普遍情感吧。

  这些生活细节,在范雯的内心深处都刻下了烙印。这种简单浪漫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她。比如,无论高三的时间多么紧张,她一定会留出自己的专属晚霞时间。

  我去厕所的次数比别人多,我会躲在厕所看晚霞。从那个窗口,一览无余。又没什么人。很安静,很美。”

  Never Define

  Never Define是范雯一直所坚信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只是每个人的答案不同而已我都尊重比如哪一天我发现玩手机有它独特的意义在,那我就玩出花样出来。我现在只是希望找到某个属于我自己的答案。

  对于选择北大,选择光华,此刻的范雯又多了层考虑:所谓的意义,也是满足社会期望的一个过程,这样可能比较顺利吧。以后等我精神上独立了,不受其他人影响了,我去追求些其他的东西也是可以的。现在我还没有那么独立,还会害怕一些东西。

  Never Define亦成为她与人相处的原则。在整个高中时代,她重新去认识身边的人和自己

  高二的同桌个性独立,带着锋芒。两个同样坚硬的人相遇,免不得摩擦。这段并非那么融洽的相处范雯学会如何更好地尊重别人的想法学会反思,学会和解。

  我们都太坚硬了,也在尝试让自己变柔软,柔中带刚。感情不能用交换的逻辑一味强调付出和回报的对等

  与之相对应的,高三的一个朋友温暖细腻,让她放松下来,真正去享受“付出”这个过程。

  “如果前一天她发现我某个地方很可爱的话,第二天她就会给我写明信片,哪怕第一天她写作业到很晚。我真的很感动。一直想着回报的爱不是真爱。

  对于这两段截然不同又殊途同归的经历,范雯充满感恩。

  范雯说:“学会爱自己,也会爱别人。我就会相信爱与被爱的可能。我的朋友们让我相信,我值得被爱,而不需要急于通过恋爱去证明。

  还没有找到一个领域,让我为之狂热

  江苏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让范雯可以在北大任选专业。最终,她和大部分人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温饱问题比较重要,而且转系方便。”

  但谈及未来,范雯还是有些迷茫。

  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方向有那样一种直达心灵的力量把我攫取。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领域,可以为之狂热。”

  对于职业,范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预设,“一种是混迹职场的金融女,一种是隐居山林的‘野人’,是不是超浪漫?”她调皮地一笑。

  她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当代青年人的普遍困境:

  进入社会后,我的棱角会被磨平。但是我相信,在人生某些关键时刻,还是会去选择善,选择美。这就是我心底仍存的坚持和底线

  采访的尾声,记者忍不住问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作为省文科的第一名,是如何保持视力健康,不戴眼镜的?

  范雯笑了笑,用她一贯的幽默口吻回答:“大概我长得高,离书本、离手机就远了。”

  在对近视免疫的路上,除了身高加持,范雯还将获得更多的保驾护航。在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明月镜片将每年为她进行一次彻底的眼健康检查,建立视觉档案并承包多种功能性镜片的验配,让她拥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起码不被近视绑架。


  在此次“看00后优等生大话高考”专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视”在高中生群体中已非常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相较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在10%左右。作为中国镜片领军品牌之一,明月镜片想通过此次活动呼吁广大学子,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近视防控意识。明月镜片也为00后优等生们在未来大学四年中,安排了每年一次专业的视觉健康检查、用眼咨询及配镜支持。

  (记者/陆伟晶 摄像/高志鹏)

  想要了解更多,请戳专题>>>

  荔枝新闻.明月镜片看00后优等生大话高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