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感慨孕期3个月就得预约月嫂
好月嫂“可遇不可求”的背后
今年7月,怀孕不久的准妈妈范女士还沉浸在孕育“猪宝宝”的喜悦之中,但很快就开始为找个好月嫂而发愁。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许多地方的月嫂十分紧俏,普遍需要提前半年预约,“资深月嫂”更难预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产妇会在孕期3个月左右预约月嫂,有的月嫂档期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
好月嫂“可遇不可求”
浙江杭州的刘先生,曾花费2万多元在一家母婴护理公司请了45天月嫂。由于对方服务不到位,刘先生选择更换月嫂。没想到一个月内换了3名月嫂,服务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妻子还因为月嫂的疏忽患上了乳腺炎。
一名苏州市的产妇分享了她请月嫂的经历。她请的月嫂虽有一定育儿经验,但对产妇的照料不周全,护理知识也不够专业。由于是私签月嫂,她也没处投诉,只得在10天后将其辞退。
“过去消费者更看重月嫂帮家里做了多少活,干了多少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更注重月嫂掌握的专业技能。”母婴服务平台“妈妈来了”市场部顾问邹子慧告诉记者,一名合格的月嫂需要经过多项培训,在基础技能、实操等硬性指标之外,对于服务意识、敬业意识、沟通技巧等软性技能的培训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考察培训期间,合格月嫂的通过率仅为18%。
家政经纪平台“阿姨来了”副总经理刘佳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梳理发现,雇主对月嫂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情商不够”。对月嫂来说,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相当重要。由于产妇群体的特殊性,在孕期和产后身体激素发生迅速变化,通常情绪波动较大,一个新生儿的到来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节奏,月嫂要在这段时间做好服务并不容易。
月嫂服务周期一般分为26天、42天、56天三档不等,在这期间,“月嫂所做的不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和情感上的付出。”刘佳说。
行业标准不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常听到“金牌月嫂”的说法,这个“金牌”究竟是谁颁发的呢?
2015年,人社部取消母婴护理师证书。目前在母婴护理方面,由人社部统一发放的只有育婴师职业资格证,其针对的岗位是育婴师而非月嫂,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育婴师主要从事0至3岁婴儿的照料、护理和教育工作,是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人员,而月嫂的工作范围不仅针对婴儿,还包括对产妇的照料护理。
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月嫂的等级是由各公司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的。
“阿姨来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判断月嫂的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委2015年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并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匹配,包括学历、年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已有经验等指标。
目前,与月嫂行业更为对口的母婴护理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由各省职业能力鉴定指导中心颁发。刘佳介绍,行业内存在各地区的月嫂从业标准,此外,一些月嫂还会主动考取协会和企业颁发的能力和培训证书来证明实力。
刘佳表示,评价一个月嫂的水平,不能只看月嫂所持有的证书。在证书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月嫂的实操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指标。
提质扩容“领跑者”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聘请月嫂主要有三个渠道。
一是通过正规的月嫂公司,公司会对月嫂进行背景调查、健康体检,为雇主、雇员双方购买保险,若雇主不满意可调配其他人员;二是家政服务平台的推荐,这类平台一般是综合类家政服务公司,月嫂是其中的一项业务;三是私单月嫂,雇主通过熟人推荐聘请月嫂,这类月嫂依靠“口碑效应”接单。
2018年赶集网发布的《家政行业就业现状报告》显示,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工作年限占比最高的是3年~5年从业者,占35.55%。
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月嫂行业,整个家政行业的流动性都较高,推动家政行业的职业化势在必行。而推进月嫂职业化需要统一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应涵盖月嫂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这样也有利于对月嫂更好地作出职业规划。
2019年7月,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将在2019年~2022年期间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在全国范围遴选试点城市和示范企业,对家政人员进行培训,为合格的家政从业人员免费发放“居家上门服务证”。
李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