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2017年12月12日到1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徐州考察调研。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在徐州贾汪区的潘安湖神农码头,他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他还说,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从一煤独大到绿色多元,徐州贾汪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弯道超车、跨越赶超。潘安湖的逆袭,更为资源枯竭地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贾汪样本”:发展,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生态账、民生账;要算当前账,更要算长远账、子孙账,只有不纠结于眼下的GDP,才能赢得更健康的GDP。
绿色转型发展的路还有很长,注重系统设计,坚持久久为功,才能收获长治之效。做好“生态+”的大文章,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潘安湖的故事还在继续,且行且期待。
曾经的潘安湖地区是集中连片的采煤塌陷区
最初,潘安本无湖。它所在的徐州市贾汪区,素有“百年煤城”之称。鼎盛时期,这里有大小煤矿近300座。因煤而兴,却也因煤而困。长年开采,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的采煤沉陷区。彼时的潘安湖,就是其中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采煤塌陷区。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天灰、地陷、墙裂、水黑,附近居民如是说。
生态修复后的贾汪绿水绕城、人水相亲
2011年,徐州被国家正式列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作为徐州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工业的发源地,贾汪开始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艰难转型。背负着转型、发展双重任务,贾汪紧抓国家、省、市三级政策叠加机遇,下大力气修复再造“自然生态”:累计实施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3.2万亩、荒山绿化2.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3%。同时,实施“引运润城”工程,开挖疏通河道144条306公里,打通城市水循环,由此改变长期采煤导致的水位下降、缺水少水、水质恶化等状况。
终于,贾汪迎来了绿水绕城、人水相亲。
生态修复后的潘安湖碧波万顷
于潘安湖,这是逆袭变身的真正开场: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的创新治理,让原本废墟一片的采煤塌陷区变身约10平方公里,集湖泊湿地观光、总部经济、养老养生基地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区。
碧波万顷、湖阔景美、飞鸟蹁跹——潘安湖,终于湖如其名,有了潘安貌。
湿地公园的杉树林
潘安湖景区内湿地资源多样,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等。开发建设的湿地保育区,占地2000亩,种植了近千种水生植物,孕育了广袤无垠的绿海。
潘安湖智慧监测管理系统平台
智慧乡村、万物互联。2017年,潘安湖智慧景区系统入选江苏省智慧旅游示范项目。其中的智能电子票务模块实现了对景区门票、车票、船票的在线一体化管理,游客在线支付后,凭身份证或二维码扫码即可入园,有效缓解了旺季景区的窗口压力。即将投用的潘安湖智慧监测管理系统平台则是智能管家的角色,它能实时监控景区内的大气、土壤、水质数据,回传到云端,通过大数据比对,及早发现问题,提前预警。
马庄村,手艺人在制作马庄香包
挖煤贾汪,旅游真旺。2010年前,贾汪没有一家旅行社,也留不住客人。如今,这里有包括潘安湖在内的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1家。2018年来贾汪的外地游客达6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20亿元。
旅游经济也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潘安湖湿地公园附近的马庄村,近年来大力发展香包产业。村民王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时,王秀英对他说,自己做的中药香包是特色旅游产品,很好卖。习近平夸她手艺好,还花钱买了一个。有了总书记的“捧场”,原本就很畅销的马庄香包更是名声在外。2018年,马庄香包创造产值超过1000万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
所以,好生态真的能当饭吃。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