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综合 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的出版历史已有60多年,然而,因字典上未曾标注编纂者姓名,它的初版主编并不为使用者所知。他就是海安人魏建功。
1962年任北大副校长前摄于北大西燕东园寓所
魏建功,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开拓者之一,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奠基人。1901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市西场镇。1918年毕业于南通中学。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乙部,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转入北京大学文本科中国语言文学系,师从钱玄同、鲁迅、胡适等名师。1925年,魏建功毕业留校任教。
民间文化研究者徐兆熊介绍:“魏建功是北大的学霸。1925年毕业的时候,他在全班33个学生中总成绩第一。”
1932年魏建功(二排右三)与章太炎等在北大二院合影。
抗战胜利,魏建功被派往台湾出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大力推行国语,以清除1895年《马关条约》后日本文化的殖民影响。当时,台湾中青年多数讲日语,魏建功从基础工作做起,他在电台发表演讲,开设国语讲座,并创办了台湾第一份国语报纸《国语日报》。在他的努力下,历时三年多,“国语”终于成为台湾地区的主流语言。
1948年12月,应胡适要求,魏建功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中文系教授。面对当时国人文化知识不高的状态,魏建功萌生了编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语文工具书的想法。于是,他撰写了《编辑字典计划》,后经周祖谟、金克木、张克强和吴晓铃等专家共同讨论,最终确定了“以音统形,以义排词,适合大众,精选附录”等十大编辑原则。
有了《编辑字典计划》,接下来便是联系出版社。魏建功找到了开明书店,商议编辑出版字典的事情,表示不要任何报酬,只要求书店能够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和给一顿便饭。但这件事最终没有谈成。
正当魏建功为联系不到出版单位犯愁时,1950年3月的一个晚上,他到时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先生家里串门。聊天中,叶先生告诉魏建功,上级有关领导想让出版总署把当时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叶老问他:“我们把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之后,你能不能来主持工作?”魏建功一听要他来编字典,欣然应允。
为了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编辑字典的工作,魏建功辞去了北大中文系主任的职务,只保留教学任务。8月1日,辞书机构正式成立,魏建功任社长,他给机构起名为“新华辞书社”,未来的小字典也被定名为《新华字典》。
“当年父亲出来主编《新华字典》完全是尽义务,一块钱工资都没有领过。他的工资仍由北大支付,北大的课程也继续担任着,只是抽出约一半的时间到辞书社来主持编写字典。”魏建功的儿子魏至回忆说。
初版《新华字典》
历时三年多,数易其稿,1953年12月,中国第一部《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华字典》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汉语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从此有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先生评价说:《新华字典》摆脱了旧字典注释“某,某也”陈陈相因的老套子,每个字的释义都明白如话,真是大功力。
《新华字典》的出版,创造了世界出版史上的奇迹。截至目前,《新华字典》已历经10余次修订,发行逾5.67亿册,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荣获“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新华字典》还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上世纪70年代,摩纳哥国王来中国访问,赠送一套《摩纳哥百科全书》,周恩来总理回赠的礼品是一本《新华字典》。200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时,把《新华字典》等书赠给耶鲁大学。
这是不同年代出版的《新华字典》(拼版照片,2016年5月13日摄)
尽管魏建功主持编纂了《新华字典》,后来《新华字典》修订再版过程中也倾注心血予以关心,但在《新华字典》上,魏建功的名字一直没有出现。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将魏建功誉为“《新华字典》之父”。
除了《新华字典》外,魏建功还参与主持制定、修订、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简化字总表》,并致力于实践和推广。
这位倾注毕生精力致力于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大师,于1980年春因病辞世,享年79岁。
(来源/海安播报、南通网、南通发布、新世纪周刊、新华网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