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国粮仓:中国有能力端稳饭碗装满粮

2019年08月12日 09:48:0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攀新台阶。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装满自己的粮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国家安全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稳产量、提产能、强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打好“组合拳”,大力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荒的激励和要求,正在变成现实,大江南北都呈现出“粮丰农稳”的良好态势。

  克难走稳,“量”“质”同步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量是根本,质量是保障。虽然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攀升、务农人群老龄化等诸多困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拦路虎,但中国粮食产量和质量依然实现了克难走稳。一方面,从2004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2012年更是超过1.2万亿斤,此后连续多年稳定在这个新台阶之上。2018年虽略有减产,但粮食总产量依然达到13158亿斤,从中足以看出中国稳定粮食产量的实力。另一方面,最适宜种小麦的地区种得多、长得好,夏收优质专用小麦增加,比例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小麦播种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节药技术推广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不断优化的种植技术和结构分布,也为提升粮食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粮食正在“量”“质”同步提升中,牢牢端稳饭碗。

  守正创新,“产”“供”协调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这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丰盈大国粮仓的基本要求。“保护耕地”就是“守正”,“推动技术进步”就是创新。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从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推广、加大科技培训,到建立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国既不安于现状,在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之时停滞不前,也不好高骛远,一味追求技术创新的高标而忽视耕地保护的基础,而是在强根基、重创新上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向依靠技术进步的完美转变,取得“粮食平均亩产也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37斤提高到749.4斤”的突出成绩,为丰盈大国粮仓奠定了坚实的产能基础。

  机制护航,“种”“管”双向发力。对于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靠种粮,也要靠管人,而从长远来看,管人亦是种粮,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13亿元病虫防治资金,安排18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每年为主产区减轻负担近300亿元;在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产区,划定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包括大豆、棉花等五类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保护区等等,系列“组合拳”之下,机制不断完善,“种”“管”双向发力,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双向提升,这为中国牢牢的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装满中国粮食奠定了最持久、最牢固的基石。

  粮丰天下安。回顾过去,经过70年的砥砺奋斗,大国粮仓根基日益牢固;展望未来,在党和人民携手共进、赓续奋斗中,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饭碗绝对牢固、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让中国人民吃饱吃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大积极力量。(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