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太阳
(作者孙太阳,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我走进周末早场电影院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期待之情。毕竟,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一部电影开画当天就在豆瓣评分上跌破4分了。一种浓浓的猎奇心理打着“学术研究”和“业务考察”的旗号鼓舞着我,一定要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看一看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第二部作品。
我自知是一个恶意满满的观众,完全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但是电影开始15分钟左右,我内心的小恶魔就感到了一点点失望。我觉得这并不是一部如网上传言般让人难以忍受的“烂片”。“烂片”,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态度。反而,我会被《上海堡垒》中的一些诚意打动。我能感觉到剧组上下所有人都非常的努力,他们坚信自己在严肃认真地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只不过,不幸的是,他们都在非常严肃认真地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而已。然后我就在想,除了墙倒众人推的冷嘲热讽之外,我们是不是真的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失败在哪?
首先,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故事主线。据说江南的原著小说,本是一部依托于末世设定的爱情故事。但是导演为了拍摄一部中国人正面迎战外星文明的电影,强行增加了战争元素,大量的特效镜头随之出现。令人不解的是,这1600多个特效镜头,却完全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功能。也就是说,战争场面增加了,但是战争情节的比例却没有增加。电影中的外星文明像是一群无脑的钢铁猩猩,人类军队也似乎总是有勇无谋。完全没有战术,没有谋略,太多无畏的牺牲,太多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段落,让观众全然没有代入感。
其实,故事一开场四个年轻人坐在模拟器上打游戏般训练的段落很有意思,既可以发展成为《王牌特工》,又可以发展成为《安德的游戏》,实在太想让鹿晗和舒淇谈恋爱了,来一场对抗外星人般的《泰坦尼克号》也不是不可以……然而编剧几个方向都想要,但又都浅尝辄止、交代不清,导致最后故事拼凑出了一个四不像。
第二,在故事上取舍的失误,就自然带出了《上海堡垒》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太过注重视觉特效,形式大于内容。一提到科幻电影,好像中国电影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末世景象、大场面的灾难特效、奇幻的外星人服装造型以及紧张激烈的对战场面。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盲目追求视觉奇观的怪圈,以为只要做出了看起来像好莱坞科幻大片质感的特效,就做出了好莱坞大片。其实并不是这样,科幻电影的初衷还是反思人与科技的关系,在人与科技共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不断地反思和定义什么才是人类、什么才是人性、什么才是人类追求的富有人性的未来。如果没有高远的立意支撑,没有重新观察世界的角度,那么中国科幻电影即便投入了再多的资金,创造了再逼真的特效,也都只不过是炒冷饭,永远无法真正迈出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二步。
第三,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中国观众好像还是在伦理价值观念上偏向传统。如果一部电影讲的是代际传承,讲的是家国天下,讲的是为了国家舍弃小家,那么它即便是在故事逻辑和人物动机上稍有欠缺,大家也会比较宽容,自动脑补出欠缺的链条。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要以牺牲整个上海为代价,而传递的最主要感情却是爱情,观众就会偏向于觉得矫揉造作、小题大做,万一再赶上两位主角看起来没有太强的“夫妻相”,观众就可能很难被带入到故事中了。
总之,《上海堡垒》绝对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甚至都不是一部值得你去掏钱看看它到底有多烂的电影。但是,《上海堡垒》绝对是一部值得中国电影人反思的电影,一部必须引以为戒的电影。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