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苏州特别版”即将上线 《今古话苏州》8月荧屏亮相

2019年08月10日 14:35:38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来自苏州的十一位优秀文史专家和著名作家,

  共同完成了“古”与“今”的讲述。

  主讲人包括原苏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刚毅、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柯继承、苏州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丁国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卫平、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陈霖、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国安这样的大咖学者;栏目组还邀请了苏州大学研究员江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80后网红思政老师)徐川、青年作家房伟、青年学者余嘉等担纲“说今”板块的主讲人;而在“鉴古”板块,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超德、苏州博物馆研究员程义等都成为了现身说宝的主讲人。

  每个细节都要论证到最细,

  苏州2500年历史究竟出处在哪里?

  柯继承告诉看苏州记者,讲苏州的家风,一开始觉得问题不大,但没想到却“问题不断”。“录制前让我们写文稿,2500年苏州文化都是老生常谈了。“柯继承说,文稿中出现“2500年”这个数字的时候,导演半夜给我打电话,说“2500年”的出处在哪里?柯继承感概,《今 古话苏州》录制完成,再回首,近天三尺三。

  丁国祥讲苏州的古代文人,他形容《今 古话苏州》就像在做一道美味的回锅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菜是好菜,还特别下饭。

  已近退休的年龄,最大的困难还是身体。丁国祥告诉看苏州记者,录制期间每天身上带着硝酸甘油。这次也让自己对电视人的严谨态度由衷佩服,一石多少斤都要考证?每一个计量单位都要考证,这意味着苏州老百姓一年要吃多少口粮。

  作为主讲人中唯一的女性,余嘉表示这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今 古话苏州》的重要亮点是增加了“说今”的部分,现代苏州手艺人,因为没有盖棺定论的描述,要想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就得从手艺人的日常生活里寻找到线索,抽丝剥茧的论证现代苏州人的工匠精神。

  《今 古话苏州》将于2019年8月14日-8月20日,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午间12点档播出。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40分钟。七集节目标题分别为:《锦瑟华年谁与度》、《汝曹切勿坠家风》、《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清风两袖去朝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近水远山皆有情》、《浪系天涯纽带长》,分别表现了苏州富民、家风、崇文重教、清官理政、工匠精神、包容与开放等主题内容。主题设定从苏州城市精神的解读与传承出发,映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与思政元素的碰撞

  一个个闪耀的人物,一则则生动的故事,一段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让观众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每一集节目都像是一堂内容丰富的思政课: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将会看到一位位苏州大地的古圣先贤,他们高扬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担当,弘扬着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从“单口”变“群口”

  节目一改过去《百家讲坛》日常节目一人从头讲到尾的“单口”模式,变为“群口”模式。每集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讲古”、“鉴古”、“说今”、“论今”。其中“讲古”、“鉴古”分别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古老器物诠释城市精神;“说今”体现了古老文化与城市精神在当代的延续;“论今”则将苏州的城市精神放大到全国的视野,点染主题,达到可看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一内容板块与讲述形式的改变,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多样性,成为其主要亮点之一。

  《今 古话苏州》说古也论今

  节目最后的高潮部分是“论今”板块,节目邀请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的哲学教授王杰、北京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他们将姑苏大地一个个鲜活人物的亮点与新时代的精神进行了有机联系与点评论述。让苏州的古今故事,恰如其分地纳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谱系之中。

  看苏州记者了解到,该节目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首次与地方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思政”元素季播文化节目,它以丰厚而鲜活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同时,这也是苏州借助央媒、面向全国、展现苏州文化的标杆性节目。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