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 看住房——苏北五市农村行】保留特色风貌 彰显地域文化 徐州:因地制宜改善村居 宜居富民两不误

2019年08月09日 19:27:59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导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把握好"全面性"和"高水平"两个基点,扎扎实实做好全面小康的决胜收官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苏北各地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江苏广电总台联合苏北五市电视台推出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奔小康 看住房——苏北五市农村行》。

  徐州市在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中,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聆听农民意愿,因地制宜进行农房项目建设,不仅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还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徐州:因地制宜改善村居 宜居富民两不误】

  徐州台记者王振兴:在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这里的村民原来都是靠山吃山,以开凿石头为生,所以住房都是石头房子,住在半山腰,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很差。如今,村民都搬到了山下,但是原先的房子并没有拆除,由村里统一回收改造成民宿,将来可以发展农村旅游经济。

  为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村委会整合土地资源,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在山下给村民们建设了新房子。干净平整的沥青路、太阳能路灯、小广场、文化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山上的老旧房子也并没有拆除,而是将其改造成民宿,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和农家旅游项目。

  徐州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村民刘广聪介绍,村里开发鱼塘养殖、旅游业,剩余劳动力还有进工厂的,土地也是集中承包了,搞副业做生意,大家收入就提高了。

  像北村村这样的改善提升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在铜山区有100个之多,其中已有70个竣工。近年来,徐州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拟定改善方案:对老旧房屋和空心村,主要采取合并新建,集中居住;对一些基础条件尚可的村落,注重保留特色风貌,彰显地域文化。

  徐州市铜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胡伟表示,重点推进改善提升型村庄,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功能配套、环境提升,改善生活环境面貌。

  按照工作部署,徐州在2020年底前将实施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项目611个,已开工404个,已竣工183项,约7.6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建设资金存缺口 设计规划有待提升】

  记者在苏北地区走访调查中也发现,苏北农村普遍经济薄弱、基础条件差,因此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是制约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各地开工率也呈现不均衡状态,另外部分项目采用了高层楼房设计,不符合农民的居住习惯;部分项目设计的建筑风貌与农村周围环境不相符,影响农民入住意愿。多地已全面加强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审查制度。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副处长朱宏森说,采取了梯级审查的办法,对于省市的示范项目和1000套以上的较大规模的一些项目,安排市里规划部门的专家来进行审查,要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农村的实际。

  【时空短评:把好事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徐州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保留当地“楚风汉韵”的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文化,不仅让农民群众住上了舒心的新居,更从乡村旅游方面带动了农民致富。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苏北部分地区一些项目还存在不符合农民的居住习惯、设计与农村周围环境不相符等问题。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各地要想农民所想,聆听农民意愿,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把好事办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田远 李明洋 徐州台/王振兴 庄萌 孙宏博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