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敦煌 情寄莫高 沪剧《敦煌女儿》书写新时代“莫高精神”

2019年08月08日 14:46:0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坐落于敦煌大漠,始建于公元366年的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结晶。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敦煌石窟的营建延续了一千年的历程,这其中存留的壁画和彩塑,浓缩了近千年的璀璨文明,堪称伟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莫高窟

  而在敦煌研究院,有座名为《青春》的雕塑——一个齐耳短发的女孩,背着书包,手拿草帽,意气风发地迈步向前。这个女孩,就是1963年北大毕业后来到敦煌,对莫高窟“一见钟情”的樊锦诗。


樊锦诗

  樊锦诗1938年出生在北京,成长于上海,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自1963年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敦煌女儿”。几十年扎根敦煌,她始终致力于敦煌遗址的保护和研究,终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敦煌学者。也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取得了新成果,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尴尬状况。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就是用“上海声音”讲述樊锦诗这位“上海女儿”与敦煌的不解之缘。该剧以“一带一路”中重要的文明交汇地“敦煌”为背景,聚焦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从上海小女孩蜕变为敦煌学大学者的人生历程,生动真实地刻画了几代莫高窟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敦煌女儿》剧照

  该剧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李建华、王丽君等著名沪剧演员共同出演。茅善玉在剧中扮演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樊锦诗。这对来说也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场景变换时,一个转身,角色便从25岁跨越至80岁30秒的时间间隔只能通过形体、唱腔和神态来诠释。


《敦煌女儿》剧照

  此外,沪剧《敦煌女儿》打破沪剧固有的叙事方式,用两个时空的交错来诠释人物的内心独白。音乐创作上,既强调沪剧的音乐特性,又增加了歌唱性,让旋律更为丰富,艺术效果更佳。该剧的舞美设计也突破了传统沪剧的舞美布景利用光影还原出沙漠和荒丘的意境。整个舞美简洁、质朴,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创造性,是极简主义在沪剧舞台上的首次呈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沪剧《敦煌女儿》即将在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与您见面10月9日,不见不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