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文科-陈鑫涵:把日子过成诗的哲学少年派

2019年08月01日 10:58:2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是陈鑫涵喜欢的一句诗,也是他气质的写照。

  淡粉色T恤,干净的米色短裤,明眸皓齿,笑容温暖。

  几个月前,若提前答完考卷,这个少年会倚在窗边,看着窗外树叶中透来的光,心生浪漫,写下诗句,当时的他从没想过自己能在2019高考中取得常州文科第一的成绩。

  “这次报考了哪里?”记者问。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大,文科优等生们意料之中的选择。对于一般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选择来说,“哲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答案。

  哲学:“如何确定我们不是活在梦里?”

  “为什么会报哲学?”记者特别好奇。

  “高一的时候,我的同桌突然带了一本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来。当时我不懂哲学,就看这名字挺好玩的,拿过来翻了翻,觉得好厉害。”

  就这样,陈鑫涵“不明觉厉”地跟哲学结了缘。

  高二暑假他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哲学夏令营,在听完哲学“大拿们”授课后,这位少年明确了自己未来的选择。

  “哲学是一门充满着智慧的学科,而且可能还是真正引领人类方向的一个学科。”

  陈鑫涵说物理、化学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发现了电,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飞机;然而或许只有哲学可以引领人类探索过去和未来,甚至宇宙。

  “有些哲学问题是我们觉得很简单,但却很值得思考。比如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不是活在梦里?我们是不是我们自己?怎么确定从小时候长到现在,自己没有变化过?”

  ↑陈鑫涵书架上的哲学书籍

  和很多对未来专业知之甚少的考生不同,陈鑫涵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哲学观。在中国哲学、古希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等等中,他最好奇的是宗教学。

  “可能我们受到某种局限,所以整天‘唯物’、‘唯心’,难道没有其他选择吗?我们没必要把神当成一个很可怕、很神秘的东西。”

  同时,奶奶的信仰也给了他不少启发。

  陈鑫涵的奶奶从小不识字,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高龄时还去了西藏和印度。信仰不仅给了她克服困苦的力量,包容万物的善良,还赋予了奶奶持续学习的动力。

  “有的时候(奶奶)给我看她的经书,有的字我不认识,但她认识。除此之外,她还学习了很多汉字。(我觉得)这就是她的信仰所支撑的。”

  “你有信仰吗?”记者问。

  “(我觉得)信仰其实就是一种目标和奔头。我(的信仰是)想为哲学做出一些实质性突破。”

  陈鑫涵解释说考前和同学们讨论未来专业时,大家都不想学哲学,因为觉得自21世纪以来,这门学科都没有本质性突破,他听了很心酸,“难道学哲学一点出路都没有吗?我想为哲学做一些事情。”细声细语的少年眼神中露出动人的坚定。

  爱好:我为自己写诗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味道》,与大多数人写 “人的味道”、“家的味道”不同,陈鑫涵体悟了“诗的味道”。

  喜欢诗歌是他第二个鲜明标签。

  他从顾城、舒婷、戴望舒的现代诗开始,后来又慢慢爱上了婉约派的古典诗歌。

  “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想成为哪位诗人?”

  “晏殊、晏几道父子那样的吧!”

  “为什么?”

  “生活不愁,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创作。但又不放荡,过着严谨的生活。”

  “平时会写诗吗?”

  “会的,现代(诗)、古体(诗词)都会写。”

  陈鑫涵仔细研究过古代诗词的格律,对于平仄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写词的时候,他一般都是先把脑海中灵感乍现的句子写出来,然后再根据平仄去词谱中寻找合适的词牌名,再将词填满。

  写诗作词对于陈鑫涵来说是一种融入骨子的爱,会在某个瞬间自然涌现。

  “什么时候会写诗?”

  陈鑫涵讲述了一个情境:“一天中午午休,我醒得比较早,大家都还在睡,那是一个夏天,太阳明媚,我听到外面有蝉在叫,教室里特别安静,突然觉得意境很好,(文思泉涌)当时就提笔开始创作。”

  “可以给我欣赏一首原创诗吗?”

  “多不好意思!”陈鑫涵害羞起来。

  虽然记者再三表示想看看他的原创诗,最后还是被拒绝了。陈鑫涵说有些人写诗词是为了传颂,而有些人只是为了写给自己。他是后者。“我不怎么给别人看的。”

  由于喜欢看书写诗,陈鑫涵从小学起就成了一个“小眼镜”,“小学的时候眼睛200多度,现在已经600多度了。”他坦言对正确的眼睛保健方法不是特别清楚。听闻本次活动的赞助商明月镜片将在未来四年为自己安排每年一次专业的眼睛健康检查、用眼咨询及配镜支持,陈鑫涵很开心。

  明月镜片长期关注中国青少年的视觉健康,由于青少年发育未成熟,近视程度会不断变化,根据年龄和使用场景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镜片,才能对近视起到更好的防控作用。

  家庭:这对爸妈有点潮

  采访前的沟通中,记者添加了陈鑫涵爸爸的微信。从朋友圈看,陈鑫涵的父亲过着“年轻人”的生活,晒植物、晒食物、也晒娃。

  “我看到你爸爸经常发关于你的消息,特别为你自豪。”记者说。

  “那是你没看到我妈的!”陈鑫涵笑了。

  他说高考成绩出来后,妈妈应该是最开心的,当时就心花怒放地抱着他“蹦起来”。

  不仅心态年轻,陈鑫涵的父母思想上也很in

  问及最近在干吗,陈鑫涵说“学剑道。”

  “怎么会去学剑道?”

  “妈妈让我去学的。”

  ↑陈鑫涵学习剑道

  陈鑫涵说自己是个“宅男”,妈妈希望他运动起来,而日本剑道不仅是一种运动,也很有文化底蕴,因此从去年他就开始了剑道的学习。

  不仅如此,陈鑫涵父母还很注重仪式感。18岁成人礼时,分别为陈鑫涵准备了不同的礼物。

  “我印象很深,爸爸送了我一块表,一杆笔。”

  “什么含义?”

  “爸爸说送表是为了让我掌控自己的时间,送笔是想让我书写自己的人生。”

  父亲的仪式感不仅仅表现在礼物上,更体现在对陈鑫涵思想的指引和深层交流上。

  “他给我的是一些方向性的东西,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东西。”

  “那你是一个有仪式感的人吗?”记者问。

  “要分情况。对于生日这些我不是(特别注重),我的仪式感可能体现在更大些的日子上,比如孔子诞辰。”

  陈鑫涵作为准哲学专业的学生,“有大智慧的”孔子是他的偶像。他会在孔子诞辰日去诵读几篇《论语》,回顾他的生平,以此缅怀和纪念自己的“精神导师”。

  未来:外表薛宝钗,内心林黛玉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和陈鑫涵聊到对未来的期许。

  “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外表要像薛宝钗,心里要像林黛玉。”

  “喜欢‘红楼’,不爱‘三国’”的陈鑫涵精准地用两个小说人物形容了自己心中的 “完美人格”:外表像薛宝钗一样麻利、能干,随时可以处理任何事情,可是内心却始终有自己的想法,保持林妹妹的那份敏感和浪漫。

  “我觉得学文科的人,都应该有一颗敏感的心。”

  关于大学的规划,语言能力不错的陈鑫涵说一定会利用北大的条件多学几门语言。

  “你会学什么语言呢?”

  “一定是和我研究相关的。如果研究古希腊哲学,我会学希腊语;如果研究佛学,我就会学古梵语。”

  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陈鑫涵已经想好,希望能够毕业后留在高校继续做哲学的相关研究。

  如果下辈子能够选择,陈鑫涵想变成一只熊猫。

  为什么?”

  “因为这辈子很忙,想体验一下舒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慢慢地,吃了睡、睡了吃……

  “为什么选熊猫?”

  “因为我觉得熊猫最可爱啊。”


   此次“看00后优等生大话高考”专题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视”在高中生群体中已非常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相较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在10%左右。作为中国镜片领军品牌之一,明月镜片想通过此次活动呼吁广大学子,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近视防控意识。明月镜片也为00后优等生们在未来大学四年中,安排了每年一次专业的视觉健康检查、用眼咨询及配镜支持。

  (记者/朱彤 摄影/权廉程)
         
       想要了解更多,请戳专题>>>

  荔枝新闻.明月镜片看00后优等生大话高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