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人民空军首架飞机在扬州起飞,​机场就在……

2019年07月25日 07:23:0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国家记忆》之《人民空军摇篮》第二集《飞向延安》讲述了从扬州起飞的建国号,正是这架飞机成为人民空军的首架飞机。当年从扬州到延安1200公里的穿越,揭开了人民空军从无到有的波澜壮阔历程。

  《国家记忆》深情讲述“飞向延安”

  《国家记忆》是这样深情讲述“飞向延安”的前因后果的。

  1945年8月20日,美军观察小组正在延安进行考察,突然,他们看见一架日式飞机飞抵延安上空,让美国人疑惑的是八路军并没有将飞机打下来,而是让那架飞机降落在了延安机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随着日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汪伪政权逐渐显现出灭亡的败相。时任汪伪空军少校飞行教官的蔡云翔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出路。1944年10月,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不幸被日军俘虏,后在汪伪航空部里面从事运输任务。由于受到进步人士的影响,蔡云翔开始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很快,他就找到了同样被日军俘虏的何健生、曾被共产党俘虏过的吉翔、汪伪空军少尉飞行员黄哲夫等人,共同起事。并商定由蔡云翔准备起义的飞机,黄哲夫负责去联络共产党。

  经过3个月大海捞针似的寻找,黄哲夫始终没有发现共产党的踪迹。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国民党空军轰炸员秦传家加入到了起义队伍,同时还帮助黄哲夫与新四军顺利接头。

  接下来的几天里,黄哲夫在新四军的带领下,通过了碉堡林立的日军封锁线,最后来到了苏浙军区司令部,还受到了粟裕的热情接待。了解情况之后,粟裕十分高兴,立即把情况汇报给了中央。他说:以后我们联络,我用代号“左如”,你也取一个代号跟我联系。黄哲夫说左如左如,于飞于飞,他说好,就于飞,你就叫于飞,凤凰于飞嘛。

  共产党联系到了,而起义飞机却迟迟没有着落,从扬州到延安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距离,如果没有一架具备超长续航能力的飞机,那么从扬州起义、飞到延安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普天同庆的时候,汪伪空军一片混乱,蔡云翔立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汪精卫的“建国号”专机进行了秘密的测试和调整。

  8月20日上午,汪精卫的“建国号”专机在扬州空军机场整装待发,飞机上有蔡云翔、黄哲夫、赵乃强、管序东以及两名空勤机械师,总共六人。

  飞机从扬州至延安的航程约1200公里,在这场特殊的飞行中,他们靠着飞机上的磁罗盘保持航向。当飞机到了洛川转向北飞,他们远远地看见著名的延安宝塔。“于飞”在机舱里大声喊道:“哎!到延安了!”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他们终于在延安安全降落。

  两天后,从陆路向解放区转移的何健生、吉翔和白景丰等人也陆续到达了苏北解放区。为了留在敌占区的起义人员家属的安全,起义人员统一改了名字,白景丰改名白起,黄哲夫延用之前的代号,叫于飞,赵乃强改叫张华。在生活方面,起义人员得到了优厚的待遇。

  东北老航校飞行主任教员张华(赵乃强): 在延安,吃肉是红烧肉,四喜丸子。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延安的条件,结果送饭的过来,我们一问,他说这是专门给你们做的。最后我们一看,有一个班的战士,那个卫戍司令部,吃饭的时候,碗都很大,都是粗粮,没有细粮,菜很一般。

  这次起义,不仅开创了从敌对阵营驾机起义的先例,更为中共实现飞行梦想带来了宝贵的资源。

  因为“建国”号是在8月20日起义的,所以这架飞机后来被命名为“八二O”号,它是八路军的第一架飞机。而参加起义的将士们也都成了新中国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元老级人物,其中白景丰就是航校副校长。

  翠岗中学对面空地就是当年飞机场

  在翠岗中学和梅岭小学西校区的对面,是一片空旷的地带,长满了荒草树木,而这里就是英雄们当年起飞的机场。记者来到这块空地,虽然天气炎热,知了声声,但是从荒草中隐约传来战机的引擎声。市新四军研究会陈荣坤秘书长认为:这是具有极高革命历史价值的红色景点,应该进行遗址式的保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国民政府为加强战备,于1936年夏,在西郊的蜀冈之下兴建军用飞机场。珍藏于市城建档案馆的一份关于修建该机场的历史档案,发黄的卷宗印证了传说中的民国扬州军用飞机场。

  该档案显示:扬州机场占地1360亩,位于扬州西郊司徒庙附近,东始葛庄以西,经家圩以东(西湖乡张庄),南起谢庄(今公路北),北至大烟墩之下的蒋家庄。如今的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向西是当时的油库;军火库设在卜家桥边。当时有一条水泥大道直通大虹桥进城。

  机场在修建时,仅仅是填平田野地面,并没有专设跑道和停机坪,也没有供飞机起降的联络信号。没有无线电联络设备,更无地下设备。白天,仅以一根高标杆为信号(像现在的测量气象标杆);夜晚,则以烟火为号。机场中心稍微高于四周,机场内可停歇飞机30架左右,是当时设立在扬州的一座简易临时军用机场……

  经过突击施工,1937年夏初,机场仓促竣工,交付使用。由上海机场开来英制双翼飞机20多架,划归扬州机场指挥。

  当时,机场上只停飞机,飞行员都是住在六七华里外的扬州城内绿杨旅社。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交通工具就是黄包车。这些黄包车夫都是县政府从全城黄包车夫中挑选来的,个个年轻力壮,拉车如飞。六七华里的路,他们穿近路,一般20分钟就可到达。

  没有警报的时候,黄包车全部一字形停在绿杨旅社两旁。车夫伙食,县政府安排由绿杨旅社西首的桃花宫供应。一有警报,飞行员们便对号坐上黄包车直奔飞机场。

  1937年8月13日,日寇向上海进攻。作为长江北岸的空军基地,扬州机场发挥过重要的军事作用。军机从这里起飞,仅用一个多小时便能飞到400多公里外的上海,从空中轰炸和扫射从海上登陆的日军,有力支援了淞沪抗战。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陈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