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江苏的成长与变迁。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一直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7月24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开幕,会上听取了《关于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者了解到,目前,大运河江苏段两个总体规划正报请国家审核。未来江苏将打造一批文旅融合优质项目,实现“白天观景、晚上看戏”。
【进展】
两个总体规划正在报请国家审核
江苏一直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今年上半年,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各设区市人大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共收集各地各部门调研报告27篇。近期,又组织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赴大运河沿线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实地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记者了解到,江苏正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标识,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包括举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际设计工作坊,聚焦打造一批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初步规划建设5条文旅线路、11个文旅融合区、9大类200余个重点项目。其中,作为龙头项目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于5月份在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奠基。
围绕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江苏初步构建了“1+1+6+11”规划体系,其中,《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两个总体规划,正报请国家审核。此外,还有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价值弘扬、河道水系治理、现代航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着手编制的6个省级专项规划,以及推动沿线11个设区市按照“两规合一”的要求着手编制的实施规划。
江苏设立200亿元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
截至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沿线分布有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记者了解到,江苏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专业智力支撑。同时由省政府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这是全国首个大运河主题的政府发展基金。立足大运河全域,江苏还举办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致力打造运河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
省人大常委会还推动编制《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已列入2018—2022年全省立法规划。
【把脉】
文物摸底不清?江苏将制定保护管控清单
江苏作为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拥有苏绣、淮安蛋雕等众多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
根据会上提供的调研报告,目前依法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尚未形成,综合执法机制和执法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比如,文物底数不清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文物保护管控范围尚未真正落地,大运河遗产监管平台和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记者了解到,对此,江苏将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制定保护管控清单,实施重点遗产点段保护整治工程,加强重要文物考古、研究与认定,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计划,打造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未来可白天观景、晚上看戏
根据调研报告,江苏省及各设区市普遍未能梳理出文脉贯通、串珠成链、辨识度高、吸引力强的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这已成为规划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针对这个问题,江苏将依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着力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和旗舰项目,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一批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比如,抓住大运河“水”和“文化”的资源特色,江苏推出无锡融创文旅城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性项目。同时,因地制宜改造运河沿线老旧厂房,推动一批近现代工业遗存改造利用,打造具有文化积淀、浓缩时代记忆的旅游产品。
水路即戏路,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也是中国戏曲水路传播的活化石。江苏将推出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加快“水韵江苏”旅游产品开发,在运河沿线推出“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等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文旅融合精品线路,让游客深度感受运河文化魅力。
同时江苏还将做大做强运河文旅产业。重点是大力发展运河沿线孕育的丝绸、玉雕、美食等历史经典产业,积极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休闲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推进运河沿线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增效。支持办好南京融交会、苏州创博会、无锡文博会、常州动漫周、徐州文博会等特色展会,做优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