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休假旅行就是:“老板来电,老子不接!”

2019年07月19日 11:28:4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一种“数与数的和谐”。

  如果说大自然的美是客观存在的规律,那人的发现与创造则是主观的自我阐释,是渺小谦卑的我们,微不足道的一丝珍贵的傲慢。

  我喜欢看旅行散文,核心思想是对一个个行走在大千世界中的人感兴趣,而非路上的风景。

  几年前乱买了一堆旅行散文,其中《我喜欢,路上的自己》从名字到包装都长了一张畅销书的脸。曾在《旅行家》杂志社担任采访主任的记者执笔,阅读体验比预期中好。

  “相遇”和“心路”写的都很有意思,相比之下“星球”中有两篇实在很像杂志供稿,体例的限制下少了作者灵光闪现的思考,也就少了个性的彰显。

  旅行散文,熬了半天总炖出一股无法掩盖的鸡汤浓香,这大概源于“旅行”这件事本身就自带治愈、疗伤、镇痛等属性。就像是一把饱受鼻塞喷嚏折磨中的抗生素,可以帮助你迅速消除症状,但真正抵御病毒的侵害,还需要每天坚持不懈的强身健体、规律身心。

  作者清楚这一点,而且坦诚,文中有多处自省和再发现。作为一个以“周游世界”为工作内容的记者,他会感慨“像我这样喜欢‘晒幸福’的虚荣旅行者们,总是惦记着下一个战利品,却没有多少时间和兴致玩味已经到手的这一个”;作为一名手持单反、身背镜头的专业摄影师,他会思考“摄影旅行是不够完整的旅行,躲在镜头后面的观看,是那么地不投入”。

  在路上不仅反观平素的生活,同样也思考旅行本身,日常生活与外出旅行本没有区别,都不过是一种度日的方式。

  旅行是药,但你不能嗑药。

  作者虽是跑遍大半个地球的旅行者,行文中却时不时流露出与我们这些平常人一样的“工薪族”气质。“旅行就是从钢铁怪兽一样的工业齿轮上跳脱出来,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哪怕只有短短几天。老板来电,老子不接!”

  哈哈哈哈,多少次踏上旅行,为了短短几天心安理得地与社会脱节,做一只长在墙角的菌菇,躲在伞下悄悄看世界。

  他在纳米比亚的小飞机上为生死未卜的飞行头晕脑胀,手机的另一端,大洋彼岸的同事们却在办公室里惦记着年终奖的多少。这对比荒诞有趣,人生在世,每天困扰我们的事情无非那几件:无法恒久远的爱情,难以平衡的收入开支,厌倦又离不开的人事。

  这些问题是生活的问题,即便是逃到马荣活火山凝视翻滚的熔岩,站在撒哈拉沙漠仰望天空寻找时空的缝隙,也只能收获几分钟的平静。

  每个人都是出入在高层写字楼、拥挤在公交地铁车厢里乌压压的点。如果像书中所说,“每个人都希望被看到,希望有人见证自己,曾经活过”,那我也要感谢作者让我看到他,以及笔下的他见证的世界。

  《新周刊》曾做过一期专题,采访团队在台湾蹲点一个月,最后定出的主题是——“最美的风景是人”。那么对读者来说,带来这片风景的则是每天都在思考、纠结、组织、表达的你。

  所有码字的,珍惜身边每一个乐于看你叨逼叨的朋友或读者,喜欢你、支持你不见得是你文笔优美、叙事精彩,而是你本人的思考,让他有了解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