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做好机关工作中的“垃圾分类”

2019年07月12日 11:05:2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罗缘琦

  最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热门话题。其实,机关部门中也有一些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需要“分类处理”。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这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党员干部中的“垃圾”行为。

  实际上,普通机关工作者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针,对照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机关工作者,笔者想聊一聊机关工作中的“垃圾分类”,以求更好见“圾”行事,变废为宝,肃清机关政治生态。

  加强理论武装,隔离“有害垃圾”。机关是联系国家和群众的中枢,政治性是机关的本质属性,对上做到“两个维护”,对下做到“以民为本”。信仰缺失、精神缺钙就会出现道路上的“墙头草”、知行上的“两面派”,既毒害自身,又污染同志,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损伤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领导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把握不住自己,就会迷失方向,不仅会越过做党员的底线,而且会越过做人的底线。”隔离这种“有害垃圾”,就要追本溯源,从思想抓起。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加强理论武装,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有力抓手,机关党员干部上得去课堂讲,下得了一线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从思想上杜绝污染源,隔离侵蚀根基的“有害垃圾”。

  强化作风建设,压实“湿垃圾”。“湿垃圾”,粗略可以理解为内含水分,因湿易腐的垃圾。在机关中常表现为形式主义,重“面子”不重“里子”,重“留痕”不重“留绩”,重“文采”不重“实才”等,这些现象的统一特征是“注水严重”,经不起人民考量,经不住历史检验。对于这类“湿垃圾”,就要“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强化作风建设,为的是给权力加压,把责任落实,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加强对“一岗双责”的监督管理,牵住责任制的“牛鼻子”倒逼责任落实落地。强化作风建设的核心在于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要同人民共呼吸,心思沉下去,身体扎下去,还怕行动不能落实下去吗?从狠抓作风上榨干“湿垃圾”们的行动“水分”,强化其使命担当,实现责任落地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整治“干垃圾”。“干垃圾”又称“其他垃圾”,可能是最没有辨识度的一种垃圾,需要仔细甄别才能精准投放。是垃圾就是问题,是问题就要整治。因此,在机关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找问题,真抓实干治问题。以高标准找问题,要对照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对照党章党规找,对照人民期待找,对标对表利用理论武器整改问题;对接新时代找问题,认清时代要求和实践需求,在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破浪前行;以底线思维找问题,划清党纪法规的“红线”,列明“负面清单”,抓早抓小,避免小问题成为大问题,“小管涌”酿成“大塌方”。对标找问题,精准治问题,避免“干垃圾”演化成危害更大的“有害垃圾”。

  提高执政本领,用好“可回收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这在可回收垃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废物能否变成宝,关键看本事。在对人方面,面对“一时失足”的犯错干部,应当做好回访教育,做到思想上紧弦,精神上鼓励,让他重燃干事创业的激情,戴“错”立功;面对“慵懒松散”的后进干部,应当鞭策敦促,坚持“能上能下”的用人观,用狠招治一治“懒散症”;面对“心灰意冷”的泄气干部,应当大胆考验,量才而用,破除干部的天花板,真正做到才尽其用,有多大光发多大热。在对事方面,干部们应面对任务具备迎战能力,助力国家向前发展;面对挑战具备战略应对能力,变挑战为机遇;面对风险具备防范布控能力,避免风险变成危险。修内功,补短板,才能提高执政能力变废为宝。

  垃圾分一分,生态净十分。善于分辨工作中的“垃圾”,精准投放,见“圾”行事,才能达到精准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砥砺奋进的机关政治生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