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景区的熙春台,扬州的城市名片之一,清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描绘的就是此处美景,是来扬游客的必去景点。记者今天(7月7日)从瘦西湖景区管理处获悉,本月中旬,熙春台即将进行复建33年来的首次屋面大规模修复。
“工程主要涉及琉璃瓦屋面、檐口、戗脊、翼角、油漆等维修,修复时长预计2个月左右。”瘦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熙春台不是古建筑,但他们将按照古建筑修复的标准、工序对熙春台进行修复,确保修复后的熙春台“修旧如旧”,同时景区及周边环境也将得到提档升级。
1986年复建,成为扬州城市名片
沿瘦西湖水域一路向北到二十四桥景区,就可看到矗立于瘦西湖西岸的熙春台,其北依二十四桥,东与五亭桥遥遥相望,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景,从二楼窗户望出去,五亭桥和瘦西湖尽收眼底。
“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相传此处是扬州盐商为乾隆祝寿而建。
“现在的熙春台并不是古建筑,而是1986年复建。”瘦西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末时熙春台损毁于战乱,1986年复建时依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袁耀《邗上八景.春台明月》绘画为蓝本,由著名的园林设计专家吴肇钊教授进行园林设计并主持施工,实景地理位置、大致轮廓与记载吻合,“当初复建施工时,深挖1.5米后发现了原熙春台老地基以及假山石基础和湖石,证实原熙春台即建于此。”
复建后的熙春台主楼南侧是堆湖石假山、复道和重檐亭,北侧有长曲廊与十字阁相连。楼前临湖濒水处有开阔的大平台和石驳岸,重现了当年“横可跃马,纵可方轨”之貌。主楼两层,上覆琉璃碧瓦,翘角飞檐,凸现皇家气派。跨进大门,迎面是一幅巨型壁漆画《玉女月夜吹箫图》,形象地展现了杜牧诗句的优美意境。
“湖上熙春台,为江南台制第一杰作。”吴肇钊教授在其撰写的《扬州瘦西湖园林群图卷》中说,“通过位置摆布的远近、高低、山石陪托,几乎成了建筑群艺术构图不对称均衡的标准范例。”如今的熙春台,已经成为扬州城市名片之一,是来扬游客的必去之处。
三十多年风雨侵蚀,亟待进行修复
据介绍,熙春台建筑群于1986年后陆续建成,1990年对外开放。此后三十余年内,受风雨侵蚀影响,筒瓦屋面普遍出现渗漏、脱釉等现象,已影响建筑的外观和正常使用。
连日来,建筑专家和工程人员对熙春台建筑群进行了彻底查勘,发现多处问题。“我们对熙春台主建筑以及旁边的十字阁、六角亭、吹箫亭和附属廊房做了全面检查。”扬州市祥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发现的问题包括琉璃瓦屋面普遍发生风化、酥碱、缺损现象;屋面盖瓦灰浆风化、酥碱,失去粘接作用;戗脊和翼角普遍发生断裂现象;部分屋面构件老化、缺损,引起屋面渗漏,木基层霉变、腐烂;出檐和翼角部位糟朽;部分木构件、木装修油饰缺乏养护,表面褪色、老化等。
此外,《玉女月夜吹箫图》金箔壁画也发现了基层收缩变形产生分块裂缝、壁画层老化褪色等问题,亟待修复。
高标准按照古建工序修复,确保“修旧如旧”
据悉,本次工程修缮范围为熙春台、十字阁、六角亭、吹箫亭及其附属廊房,将采用揭瓦不落架翻修的手法,对各单体建筑进行修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不改变建筑原状,增强工程的可再处理性和最大兼容性。”扬州市祥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熙春台修复过程中,将遵循几个原则:按建筑原有的形制进行修缮,保持原来的平面布局,原来的造型和原来的艺术风格;按原来的建筑结构进行修缮,保持其结构法式和特征;按原来的建筑材料进行修缮,不随意用现代材料代替原来的材料,力求保持构件原来的质地;按原先的工艺技术进行修复,保持原来的传统工艺手法。
“我们将高标准按照古建工序修复,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防噪防尘等,确保熙春台‘修旧如旧’。”瘦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