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鲤鱼跃龙门之一
砖雕鲤鱼跃龙门之二
“江雨三”款刻瓷洗桐图盘
(清)象牙雕茜色螃蟹摆件
(民国)金漆木雕菱形馔盒
(民国)金漆木雕水族纹建筑构件
“风物东南第一”的扬州和“蕃舶凑集之所”的广州,同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两地艺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基础。昨日上午,一场名为“相看两相宜——扬州与广州的雕刻之美”精品雕刻作品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展。“扬州八刻”和“南派仙工”的140件雕刻精品集中展出,以玉、牙、竹、木、瓷、核、雕版、银、漆、杂件等为载体,展示两地的雕刻艺术水平。
“扬州八刻”与“南派仙工”
这是一个对比展览,既是扬州和广州两个雕刻艺术中心的对比,也是两地博物馆藏品的对比。展览共分为两部分——“双城记”和“两相宜”,展品时间跨度从汉代到当代,类别十分丰富。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
据介绍,作为“南派仙工”的广雕,偏重雕工,讲究装饰性,以精镂细雕闻名于世;而受“扬州八怪”审美影响的扬雕,形成以刀法线条来表现笔墨情趣的浅刻之风。广州雕刻呈现出匠人技艺,扬州雕刻体现出文人气息,二者特色分明,从展出的140件雕刻精品中均可窥见一二。
以两家博物馆馆藏的螃蟹形展品为例。东莞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民国)金漆木雕水族纹建筑构件,体型硕大的海蟹占据了作品的大部分,其左侧还有一只体型硕大的海虾。整件作品采用镂雕、圆雕工艺,由鱼、虾、蟹、蚌组成。巨大的螃蟹,一手握“五福”(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手撑“权力”(官帽,代表权力),多种元素交错,雕工极尽繁复而又霸气十足。
而扬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清)象牙雕茜色螃蟹摆件则玲珑小巧得多,这件作品长12cm、宽4.5cm、高2cm,比真实的螃蟹规格还要稍小一些。螃蟹的八只脚交错在侧,两只大钳子雄劲有力,动感而又传神。在其身下,有一片乳白色的荷叶,雕刻得极薄,并且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荷叶上还增加了几处褐色的斑孔,荷叶纹路也十分清晰。据介绍,这件展品是由一块完整的象牙雕刻而成,螃蟹部分经过染色形成了青褐色,雕工极其精细。
再以瓷刻为例,清代,以江雨三为代表的扬州人在白瓷的釉面刻绘书画,将瓷画装饰变成文人画家的雅玩;与此同时,广州匠人在白瓷上添绘纹饰,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江雨三刻瓷笔力深厚,金石味浓,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犹如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其作品民间传世较少。本次展览共展出江雨三刻花鸟纹盘、刻秋虫纹盘、刻松鹿纹碗、刻鹊枝纹汤匙等近10件作品,令人大饱眼福。
金漆木雕、鬼工球巧夺天工
2018年《国家宝藏》中,一件金漆木雕大神龛惊艳全国,神龛上精美的木雕令人惊叹。本次展览中,也有一件与其风格相似的展品,这是东莞博物馆馆藏的(民国)金漆木雕菱形馔盒。馔盒色彩造型古朴典雅,看起来金碧辉煌,运用镂雕、圆雕、上漆贴金、金漆线描等工艺,全身布满精细的雕刻图案,人物造型各异、花纹繁复,每一寸雕刻都值得细细品味。
与此同时,来自东莞市博物馆的大量牙雕作品,也令人目不暇接。广州牙雕独树一帜,被称为南派牙雕,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艺闻名于世,以牙球、花舫、微刻为代表作品。
其中一件(清)象牙花卉云龙纹鬼工球,光从名称便可知其工艺繁复巧夺天工。鬼工球实为牙雕套球,底部花卉云纹盘错,顶部云纹飘渺,雕工已经十分精湛,而中间的鬼工球才是精奥所在。只见其最外一层布满花纹,从外向内共计5层,全部被打磨镂空成球状,最里一层为实心球,每一层都可自由活动。
砖雕的“心事”你知道吗?
在展览最后的“砖石补拙”部分,展示的虽然都是灰黑色的砖瓦,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雕工也极尽细致,并且还有故事蕴含其中。
扬州砖雕每一砖面“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展览中的一件“鲤鱼跃龙门”砖雕,是由两块砖组合而成,左边一块展现了鲤鱼准备跳进龙门的情景:浪花中,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跃居砖块左部的主要位置,在其一旁还有几条小鲤鱼跃然出水,都向着砖块右部的龙门昂首跃去,那二层飞檐翘角的龙宫,庄严宏伟,门微开一隙,透过缝隙可看见内里空间,砖下方,浪花簇拥着鲤鱼、龙门,一副海中龙王宫殿的壮景跃然砖上。右边的一块砖,则有一条已经从门中跳出来的“龙”,它探出半边身子,望向龙门,显示出一种高傲和自豪感。两块砖成一组,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此外,雕刻者在制作时,在砖块的多处添加了忍冬纹样,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同样是波浪纹。看似与“鲤鱼跃龙门”主题毫无关联,但忍冬俗称“金银花”“金银藤”,具有“延年益寿”的含义,寓意吉祥,体现出雕刻者的匠心与丰富的想象力。这组砖雕近景远景分明、层次丰富,被认为是清代盛期的“神品”。
(供图:扬州博物馆)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