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失独老人来说,最难过的时候莫过于逢年过节,或者生病住院的时候,没有亲人的陪伴,内心总觉得空落落的,《看见大市口》栏目记者曾经关注过一户失独家庭,杨春华夫妇,他们去年实现了申请遗体捐赠的心愿,可是老人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一年多前,
金山公益志愿者团队
为这对夫妇找到了一位台湾"女儿",
他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今天上午,杨春华老人准备从七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正在无锡出差的"女儿"童梦涵专程赶了回来。一年多时间的相处,老人和女儿都已经成为了彼此的牵挂。
杨春华:上一次在江滨医院开淋巴肿瘤,姑娘天天从花山湾赶到江滨医院,每天早上,不让她来,非要来,送汤送东西。
杨春华今年74岁,1988年,夫妇失去了唯一的孩子,老两口就一直相依为命。
2005年,杨春华患上了淋巴癌,经过化疗后病症治愈,2014年,又被诊断出食道癌,进行了手术,可是谁曾想,今年4月,杨大爷再次被查出尿道肿瘤。原本伤痕累累的家庭一再经受摧残,梦涵的出现,给陷入绝望的杨大爷带来了新的希望。
杨春华:女儿比亲女儿好,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什么原因呢?有什么事,只要说一声,马上就到,不说也会来关心我,平时,每个月都来看我们,每天打招呼,嘘寒问暖,确实非常感动,能做到这一点,我当时有父母亲,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童梦涵是台湾高雄人,早年来大陆创业,期间也陆续加入过一些公益组织,十年前嫁到了镇江,偶然的机会,她与镇江金山公益团队结缘。梦涵的父母也已过世,当得知杨春华的情况后,主动申请要认下老夫妇做爸妈。
金山公益团队志愿者 童梦涵:他们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这一点也是蛮开心的,假如我跟我老公吵架,我也会跟他们说,就是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时候他们会怎么做)也是会像一般家长一样,劝和这样子,最起码不会说让我一个人嫁到这边,没有娘家的感觉。
一方没了父母,一方失去了子女,人生的悲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互相依偎,互相取暖。梦涵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还把爱人、公婆介绍他们认识,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没有过多感受到丧亲带给他们的悲痛,更多的是对彼此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珍惜。
金山公益团队志愿者 童梦涵 :其实,物质上面不是每一个老人都需要,精神上是每一个老人都需要的,这个老人不管说是不是有钱,精神上是需要心里的安慰的。
金山公益团队负责人 万翔: 这一年多来,不仅是我,我们团队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梦涵和杨春华,他们真正是父女情深,人人谈起来都竖起大拇指称道。
据了解,金山公益团队关爱老人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持续对全市733位失独老人进行着长期关注,特别是对独居老人,他们还会采取一对一的帮扶,用实际行动带给老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