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矗立在海边巨大的风力发电风车。记者王继亮摄
江苏如东,这座东临南黄海的海滨小城,拥有106公里黄金海岸线。
如东海域宽阔平坦,有着得天独厚的沿海风力资源,风能分布集中稳定。15年前,如东获批第一张海上风力发电特许经营许可证,点燃了“新能源产业兴市”的战略新起点。
15年来,从1家到83家企业,如东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突破48亿千瓦时,占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的81.4%;新能源及装备配套产业实现应税销售突破250亿元,约占全县工业应税总额的17.2%,“海上三峡”正在崛起。
打造风电全产业链新格局
六月上旬,海风习习,记者驱车行驶在黄海大堤上,一排排白色的庞然大物由远及近,它们在蓝天下飞舞着。“这些巨大的风车,就是风力发电风机,陆上一台装机容量2兆瓦的风机,一年可发电400万千瓦时;海上一台装机容量4兆瓦的风机,一年可发电1.08亿千瓦时,已经成为新能源产业投资的新高地和新风口。”如东县发改委副主任科员蔡华告诉记者。蔡华10年前进入如东县能源局(现合并至发改委)工作,为50多家新能源企业服务过。
记者驱车沿海岸线探访,多家大型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在上海电气如东公司厂房门前,数台风电主机正准备被发往国电集团。“去年12月签约落户,到厂房建设完成,上海生产基地4月份搬迁至如东新基地,仅仅一个月就生产出了第一台主机。”上海电气如东公司副总经理蒋裕康介绍,如东基地采取订单式生产,设计的生产能力一个月可以生产22台,最终实现一天一台,计划年产150台以上,年产值上亿元。
蒋裕康表示,“选择落户如东,是因为在这里发展新能源天时、地利、人和,有符合产业布局的产业基础和政策引领、发展商机。随着产业链日趋完善,上海电气在如东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我们将与产业链上的企业深入协作,共同做大这一朝阳产业。”
在如东,提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得不提本土企业中天科技。该企业位于洋口港的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占地5000余亩,建成多功能生态友好型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去年,该项目年发电量达8740万度,实现二氧化碳减排9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7万亩。
据了解,如东目前正在全力加快开发风电项目,全国首个潮间带风电试验场、全国首个“双十”海上风电场、全国首座海上升压站平台、全国首个单体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相继建成投产,目前已经建成的18个风电场项目,装机容量超过180万千瓦,“短短几年,能够做到这样的成绩,这在全国是罕见的。”蔡华说。
从零起步,如东县历经15年发展,实现了从1家到83家企业的突破,形成了风机装备制造、风电场施工、风电场运行维护全产业链发展的风电产业新格局。
正在建设中的风电产业园。记者王继亮摄
创建绿色能源新城
眼下,小洋口风电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其中,占地1.2万亩的风电母港即将对外运营。
蔡华介绍:“为实现产业集聚,如东正全力打造海上风电母港,其功能定位主要为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为风电产业链所需原材料、成品物资提供仓储、运输、运维配套服务,形成风电产品研发制造、安装出运、运行维护、风机检测等全产业链基地。”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生态保护局副局长辛伟峰解释说,风电母港的建成解决了风电企业大重型设备运输、安装、出运难的问题,如东将以风电母港建设为引领,积极布局风电配套产业的发展,逐步延伸至风电研发、制造、运维、安装等产业链条,最终建成省内沿海首屈一指的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园。
目前,《如东县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已被纳入江苏省海上风电规划。蔡华介绍,为实现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的集约化和节约化,该县专门组织编制了海上风电海缆路由规划,积极打造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群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将海上风电所发电力全部汇入集中布局的陆上集控中心后送入电网。
今年,如东县政协委员会向县委提交的一份《关于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做靓“绿色能源之城”特色名片的建议》,建议把新能源产业上升为强县富企裕民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议中提到,这是该县由海洋大县向能源大县和能源强县转变,争当江苏沿海开发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要抓手,也是赢得激烈竞争和彰显区域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如今,如东县已把“绿色能源新城”建设确立为县域发展的优先战略。如东县委书记沈峻峰指出,该县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目前已经建成县域范围内亚洲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位于洋口港的江苏LNG接收站年接卸量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光伏产业、地热能源、生物质发电正在加快发展,“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打造全国综合能源利用示范区,创建绿色能源新城蓄势待发。”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