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纸上渔获 | 篆刻家童迅首次尝试 当鱼拓遇上书法

2019年07月03日 12:29:2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记者/奚欣晨)

  6月30日下午3点,为期10天的“心象·纸上渔获——童迅鱼拓、书印展” 在江苏广电荔枝艺术馆盛大开展。进入展馆一眼望去便是沁人的是水墨丹青,一幅幅鱼拓、书印作品活灵活现。这些不同品种的鱼好似在一湾清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一般,清凉如春风拂心,一扫午后的闷热。

▲ 童迅与来宾合影

  此次荔枝文创展出的作品,都出自篆刻家童迅之手。是由江苏广电荔枝文创产业有限公司主办,江苏广电荔枝艺术馆承办的,现场展出了童迅以鱼为主体的系列鱼拓、篆刻作品共60幅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童迅,1959年生,江苏南京人。童迅是一位优秀的篆刻家,他在传统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筹划,他的篆刻创作,并非简单地照搬古人图式,他是从感受内蕴出发,真正把打动心灵的文字很概括地表现出来。迅的作品既有传统的意韵,又有现实的或自然的气息。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杂志中童迅了解到鱼拓这门技艺,这对在刻印之余,喜好传拓的他来说正是创作的新灵感。于是他开始尝试创作这一系列鱼拓作品,与印章相结合,打破了以往印章展览的单一性,更能增加展览的可读性。

▲ 童迅(左三) 为来宾讲解鱼拓技艺

  “以前我的展都是印章和书法作品,慢慢地我把印章、绘画、书法结合起来,增加一些可塑性和丰富性,来点缀原本单一的展览。绘画的部分我就用鱼拓的方式来呈现。”童迅在采访中向荔枝新闻记者介绍到,“鱼拓这种艺术其实在民间早就有了,有一些钓鱼的爱好者,他们会把自己钓上来的鱼进行拓印留作纪念,这些鱼拓作品往往会比较写实。我在做的时候,会刻意的让鱼摆出一些造型,写意一些,这样作品看起来会更加灵动。

▲ 童迅作品

▲ 童迅作品

  每一幅作品上的鱼,轮廓清晰,一眼就能分辨出种类,身上的鳞片更是层次丰富,以水墨形式呈现出强烈的真实感和立体视觉,将鱼的灵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可不是画出来的,而是作者童迅先生在鱼体上覆纸,然后在纸上打色而成,称为“鱼拓”。 

  我国宋朝就出现了用墨制作的鱼拓,开始仅是记录鱼的收获多少,随着鱼拓的技法和表现更趋成熟,鱼拓成为一种艺术,供人欣赏和收藏。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童迅指着展览现场中一幅作品介绍道:“这幅《细雨鱼而出》是我拓的第一张作品!”这幅作品中的青鱼大约有八九斤重,是过年时友人赠送,我看着好玩便想尝试鱼拓。“刚开始手法各方面都不太成熟,拓出来有些不太清晰,后来发觉这不完全表达清楚的鱼却带有一种写意画的味道,呈现出了鱼游水中的效果,倒成了意外的收获。”

▲《细雨鱼而出》

(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观鱼》诗和鱼形的印款)

  这幅作品后来也成了童迅一直保留的作品,“有好几次展览来借都没有被请走,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的第一张鱼拓作品应该留作纪念,再一个这鱼比较大不常见。”童迅笑言。

▲ 童迅为来宾讲解鱼拓技艺

  在童迅的这些鱼拓作品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鱼,有的是可食用的鱼,有的是供观赏的鱼。“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让不同的鱼和不同的文字及印章内容进行搭配。”童迅介绍到,“比如我的一幅作品《大鱼化龙》用的是鲟鱼,鲟鱼身形似龙,所以我所配的书法和印章都是和龙有关的。”

▲ 童迅作品

▲ 童迅作品

  无论是鱼拓还是书印,童迅的作品都提倡“慢生活”。他希望观众能通过他的作品,体会到“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和“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的生活态度。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曾经这样评价童迅:

  如果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大部分人选择躲开。而有一个人,却在雨中漫步,全然不顾。这时的他,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风景。又如有一群人在聊天,聊的是热火朝天,这时有一个人始终在静静地听着,这时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而他却一直微笑着专心地注视着每一个人。这时,别人在他的眼里也是一道风景。

  如果以上这两种情况发生在现实中,无论雨中漫步者、还是微笑倾听者,我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童迅。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从6月30日起,持续展出至7月9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前往江苏广电荔枝文创2楼荔枝艺术馆欣赏交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