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方自己举报自己,这样的“笑话”让人笑不出来|荔枝时评

2019年07月01日 14:40:3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黄羊滩

  (作者黄羊滩,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青岛地铁1号线外部电力管道配套工程施工方“自我举报”的新闻,引爆网络。据施工方负责人刘飞云披露,该工程的钢筋间距、锚固和混凝土垫层等均存在问题,一旦投入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刘飞云为什么要自己举报自己?他本来已与上级劳务发包人解除合同,但因中间人“酬金”再次引发矛盾,于是决定举报。

  目前,青岛地铁集团已责令青岛地铁一号线公司总经理停职检查,并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拉网式质量大排查。同时,从严审查分包资格资质,建立严格的备案审查制度。对分包队伍和劳务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切实解决现场违法分包、劳务管理和农民工工资管理难题。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地铁属于重大民生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善后举措看,青岛地铁集团并非不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不过,集中整治固然会产生积极效果,但若想确保地铁安全,除了此类“运动式”执法之外,更需要构建严密的常态监管制度,在日常监管中杜绝隐患。

  就这次事件来说,直到施工方“自我举报”,才开始严查线网质量,聘请第三方介入质量管理,这也未免太“急就章”了。在第三方检测已成为质量管理常态的背景下,青岛地铁此举,反应似乎有点“迟钝”。至于“对分包队伍和劳务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现场施工也早就实名制了,此时才提出,只能说是补上了过去的“漏洞”。

  此外,目前看来,对于层层转包问题,青岛地铁的监管显然也有些滞后。据报道,从青岛地铁到爆料人,一个总额1.4亿元的地铁配套项目工程,历经总包葛洲坝电力,分包永利捷、顺源达等多家公司,以及多位“中间人”转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繁复的转包?这中间的食利者又是如何上下其手、游刃有余的?

  从总包葛洲坝,到分包永利捷、顺源达等,都是“空手套白狼”,有的公司甚至就是一个空壳,专为分包而存在的。这样,工程一路“旅行”,来到青岛远望,才算是到了施工环节。而此时,1.4亿元的建设资金已经所剩无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施工方“自我举报”,不排除有利益分成纠纷的原因,但也与施工质量太差,担心将来出事后被追责有关系。钱都被一层层截留克扣,到最后施工只好偷工减料了。

  这可真是绝妙的讽刺,最该担心质量的发包方、总包似乎都不在乎质量,反倒最后一层施工方最担心,难道地铁工程的质量只能靠施工方的“良心”来保障?

  很难相信有关各方对层层分包不知情。难道说,青岛地铁集团及相关部门连进场施工的团队都不查验?还是说,现实中层层分包并不鲜见,只要不出事、不发生矛盾,大家都习焉不察?

  在这样的生产组织以及利益分配格局下,地铁工程的质量如何值得信任?恐怕不出事只是侥幸,而一出事,大概也确实只能追查到具体的施工单位头上。

  层层转包,多人渔利,到头来,损害的仍是这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施工方“自己举报自己”,这看上去是一个笑话,却让人笑得苦涩。一个工程的质量,本应该有更牢靠的保障。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