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没了“大”,地名变更应该落实“规范”|荔枝时评

2019年06月21日 13:52:2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蒙 

  (作者西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多地正在进行的地名、小区名、酒店名的更改,由此引发的争议在舆论场上持续发酵。根据最新消息,民政部要求各地稳妥推进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标准组织实施,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河北省民政厅地名规划处也表示:“不中不洋地名应改,约定俗成地名不能改。”

  地名规范是必要之举,它有助于民众的方便使用,与经济、文化活动的交流。值得商榷之处在于,哪些举措属于“规范”,如何执行这些“规范”,如果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各地在执行规定时就难免出现差错,甚至个别地方在权力任性之下,变成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最后伤害的还是民众的利益与公权力的威信。

  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发展,公权力的使用与政策的实践,必须从科学的维度出发,以民众的利益为准绳来展开。在那些科技元素密集的领域,比如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智慧城市建设等,都有严格的执行与管控标准,这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也是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但像地名变更这样的问题,却往往被人默认为“非科学问题”,多数人也认为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做即可。然而,这个所谓的“约定俗成”并没有一个量化标准,这就给执行中的权力任性现象留出了空隙,造成一些颇具争议的结果。

  比如,近日在网上被热议的“大桥改名”事件,就让不少人难以接受。福建漳州有三座大桥被列入到当地公示的“大、洋、怪、重”地名清理整治清单。而且,漳州市民政局认为,“这三座大桥名称刻意夸大”,要求将“大”字删掉,变成“XX桥”。之前,也有一些小区或酒店名被指“崇洋媚外”,要求改名。这些改名的要求,引发了舆论场上不小的反对声音,被认为是过激行为。

  因此,地名更改也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则,而不要动用简单粗暴的思维,更不要觉得“改名”是件小事,可以任意而为。一直以来,民间对改名的态度,大多是:必须改的好好改,能不改的就不改。其中原因很简单,一个人改名字还需要考虑各种社会关系、名称认同的麻烦事,一个地名更改牵扯的利益就更多了。而且,一个地名既然能被民众长期接受,可见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认同,如果不是民众特别强烈的更改意愿,官方何必要多此一举呢?再者,地名更改后,各种地图标识、文件信息都要随之变更,哪怕是换个路牌,也要花不少钱,这里面的经济账有没有算过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名规范是必要的,民政部的要求也是很清楚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落实。在尊重科学原则与民众利益的基础上,地名更改才能真正地令人接受,新名字才能被民众认同。须知,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过激的执行手法,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