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当艾叶熏香整个屋子,灶台上溢满了蜜甜,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来历和传说也很多。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是伍子胥、曹娥的;也有人说是古越人崇尚龙图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仪式;还有人说这只是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尚。
由于各地传说不同,产生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习俗。
时至今日,每到端午节,网上就会掀起甜粽与咸粽之争。
据传说,早在春秋之前粽子就已出现,最初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明清两代,粽子成为代表吉祥的食品。
赴考场前要吃形状细长像毛笔的“笔粽”,谐音“必中”。今天,恰逢2019高考首日,愿每一位走上考场的莘莘学子,高考高“粽”!
不过,如果你只是把“吃粽子”当作过端午节的唯一方式,那就未免太“吃货”了~
【赛龙舟】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
每逢龙舟比赛,人们在池中劈波斩浪、激烈角逐,岸上更是人声鼎沸。赛前人们还会举行“放纸龙”祈福仪式,祈求赛事顺利、风调雨顺。
【佩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又名香袋,也叫荷包,常会填充一些丁香、薄荷等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
佩戴香囊,可以提神醒脑、预防瘟病,古人将香囊看作生活用品。却也正因人之必需,而逐渐变为寄托情思的道具。一针一线凝结着情意,绵绵情思,脉脉含情。
【挂艾叶】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
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祈祷趋利避害,消除毒灾。
欧阳修: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苏轼: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陆游: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从古至今,人们都讲究过一个“有仪式感”的端午。快来跟小荔枝逛一圈,看看江苏各地的端午都是怎么过的吧~
扬州:编个蛋兜过端午,扬大学子送祝福
每年端午,全国各地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而扬州就有着端午节为小朋友们做蛋兜的习俗。近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植保1801班全体同学就精心制作了蛋兜,送给了扬州市广陵区阳光爱心安养中心的小朋友们。
植保1801班的班长王文娟称,“做蛋兜是我们班沈沁文同学提出来的,她是扬州人,一开始她在宿舍做着玩,我们感觉特别好玩,就让她教我们做。她说用蛋兜装鸡蛋并送给小孩子是扬州过端午节的一个传统,每到端午她外婆就会给她做好看的蛋兜。”
无锡:666~外国朋友也来包粽子
在无锡荣巷街道社区广场上摆放了五张大圆桌,社区居民们聚在一块包粽子,唱评曲,刺绣,做香囊,非常热闹。
在包粽子队伍里,还有几张老外的面孔,阿姨们手把手耐心地向外国友人传授包粽子方法。来自加拿大的翠西姑娘对粽子特别好奇:“我第一次来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端午节也不知道粽子是什么,今天来看看。大家对我非常热情,包粽子对我来说不太简单。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不一样的节日,很有意思。”
南通:浓情过端午,巧手做香囊
走进南通市非遗文化馆二楼,一丝淡淡的中草药香味萦绕身旁。
二三十位市民和文化志愿者在香袋市级非遗传承人姚家凤的带领下,在桌边一针一线手工缝制香袋。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也都随着密密的针脚缝进了一个个心形的红色香袋里。
姚家凤介绍:“用料非常讲究的,比如说艾草它就是活血化瘀的,菖蒲它可以醒脑还有健脾,这个大茴香、小茴香做一个香囊放在家里可以预防感冒的。每一味中药都有功效的。我选的是两个福字,全家福,很好的寓意,袋袋(代代)传。”
盐城:大洋湾上,龙舟队挥桨逐浪“闹”端午
今天(6月7日),以“龙腾大洋湾,欢乐端午节”为主题的盐城市第二届大洋湾龙舟赛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盐城大洋湾景区拉开帷幕,该市47支龙舟队将在新洋港宽阔的水面上进行两天的激烈角逐。
五月端阳,风和日丽。盐城大洋湾宽阔的新洋港水面上,早早地聚集了不少参赛的龙舟,桡手们随着或激越或舒缓的鼓点,进行着热身运动。“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
随着“砰”的一声发令枪响,桡手蓄积已久的力量瞬时爆发,一条条“蛟龙”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原本微澜起伏的河面上飞溅起层层浪花。
与此同时,两岸观众的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与龙舟上桡手们的呐喊声相呼应,岸上河中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在现场全神贯注看比赛的一位姓宋的女士说,他们小区来了不少人,“场面大,比赛激烈,看了很过瘾啊!”“端午赛龙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现场来了不少居民,场面十分热闹。”
苏州:金鸡湖畔龙舟开桨 常熟江边苇叶飘香
除了盐城,苏州的金鸡湖也是热闹非凡。水上鼓声如雷,龙舟飞渡,岸上观者如潮,人头涌动。
一年一度的“同乐江苏”金鸡湖端午龙舟赛今天在苏州月光码头擂鼓开赛。66支中外参赛队伍挥桨金鸡湖,你追我赶,上演一场水上的速度与激情。
而在苏州常熟,江边的滩涂被翠绿的芦苇覆盖着,江风吹拂,苇叶飘香。
每年端午,常熟市梅李镇海城村勤劳的农民们都会纷纷赶至江边的芦苇荡,采摘最新鲜的芦苇叶,这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芦苇叶是包裹粽子的重要食材,采摘苇叶被当地人称为“掰粽叶”。
为了采摘到更好的芦苇叶,村民们都要穿上雨靴,踩着烂泥,走到江心深处。忙碌两三个小时,手脚勤快的人一趟能够采上一二十斤。
除了摘芦苇叶需要技术,选叶子也很有讲究。选择芦苇叶要选择嫩的,叶面比较宽的,这样既容易折叠,也不会漏米。
在海城村,端午节这天,离家的孩子们都会回家团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上几口家人们亲手包的粽子,或许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村民说,“这和外面买的粽子吃起来不一样,它有一种家的味道。”
采一株艾草,佩戴一包香囊,为所爱的人煮上几个甜咸可口的粽子......
当美味在唇齿间流连,这或许便是传统佳节里最温情的时光。
(综合来源: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广播、江苏城市频道;记者/ 耿昊东、沈春良、钱一鸣、冯珂;通讯员/房盼;编辑/李慧;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社)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