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的他,一生献给少先队

2019年06月03日 14:28:14 | 来源:温岭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俞明德教学生打少先队队鼓。

  这么慈祥又可爱的爷爷,

  你见过吗?

  他是温岭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

  在少先队辅导员岗位上,

  俞明德择一事,终一生,

  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俞明德在家中整理采访回来的照片,用电脑写稿子。

  今年,俞明德88岁了。1950年至今,在他的坚持下,辅导员的身份一直未变。

  忙碌一生,俞明德觉得很幸福。

  为红领巾忙碌的70年

  俞明德和老伴叶皎凤于1949年农历十二月十四结婚,至今快70年了。

  结婚时,俞明德18岁,刚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因为他的大小孩形象,他被任命为少年儿童委员。

  俞明德向团县委打了报告,于1950年1月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队紫皋大队部。俞明德成了温岭首位“少年儿童队辅导员”。

  叶皎凤说,结婚后,俞明德基本上都住在学校,和儿童队在一起。

  1965年,俞明德与少先队员在一江山岛烈士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俞明德先后换了好几所学校,但不管是任副校长还是校长,他都会主动要求兼任大队辅导员。

  退休后,俞明德再次向县教委提出请求:当少先队志愿辅导员。这个请求再次被批准。

  1985年,俞明德给少先队员讲故事。

  中国少年报要奖励他一辆摩托车,他要求将摩托车换成摄像机。另外,他还自掏腰包,买了一部照相机。

  俞明德到学校里去,和辅导员们一起,策划、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并拍摄记录。回到家后,他向各级媒体投稿。

  2001年,市委、市政府聘请俞明德为市少先队终身辅导员,并奖励他一台电脑。70岁的俞明德开始学电脑,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打字、发邮件。

  俞明德参加由工作室和市青少年宫在新河镇长屿小学塘岙里校区联合举行的感恩活动。

  一直以来,俞明德保持每天清晨4时起床的习惯。简单洗漱后,他就坐在电脑前,处理前一天采访的内容。

  “忙的时候,他弄到晚上12时,凌晨2时就起床了。”叶皎凤说。

  每天晚饭后,叶皎凤希望和俞明德出去散散步。“但他哪有时间啊?”

  一个被俞明德改变的家庭

  俞明德太爱少先队工作了。他曾专门跑到上海、杭州、江苏等地,向当地的优秀辅导员学习,把优秀经验带到温岭少先队工作中。

  俞明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林欣是温岭师范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

  她说,之所以走上教师岗位,成为辅导员,就是受到俞明德老师的影响。

  俞明德和学生老师玩起了童年的老鹰捉小鸡游戏。

  林欣家住坞根镇,被父母送到实验小学读书。因此,8岁的她就认识了俞明德。

  1986年上半年,中国儿童报开展“全国各族儿童勤巧小队友谊赛”活动,俞明德看到后,带着孩子们踊跃参加。

  同年7月,俞明德和林欣受邀到北京领奖和参加夏令营活动。打这时候起,家境贫寒的林欣,学习更加刻苦。

  林欣说,俞明德老师是她家姐妹仨的老师,更是她们的亲人。俞明德改变了他们整个家庭的走向,使他们家越来越好。

  一生扎根少先队的信念

  因为少先队活动,俞明德一生获得无数荣誉。他是全国第二次、第三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代表。

  俞明德给学生们讲述少先队员的故事。

  1955年9月,24岁的俞明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俞明德参加横湖小学读报活动。

  两个渴望上学的孩子

  随着年龄渐长,俞明德的记忆力不太好了。往往是很多学生记得他,碰面时和他打招呼,他却不记得对方了。但有些孩子,俞明德印象深刻。

  每次去学校,俞明德都能受到孩子们热情的欢迎。

  上世纪90年代,俞明德到箬横镇北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时,看到有个孩子趴在教室外的窗口。他就是周张标,当时,他的头部被严重烧伤。

  俞明德了解到,周张标命运坎坷,父亲死亡,母亲带着他改嫁,后来家里的柴油灶发生爆炸,母亲和他都被严重烧伤。

  再回到学校上课时,因为周张标的样子,同学们都害怕他、疏远他。周张标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他跑到了教室外面。

  俞明德说,他去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在他的疏导下,同学们渐渐地接纳了周张标,周张标又坐进了教室里。因双手的手指都被烧没了,周张标就用双手夹着笔写字,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

  如今,1982年出生的周张标已经37岁了。

  “俞老师帮我拂开了人生的阴霾,让我变得自信,有了文化知识。”周张标称,如果没有俞老师,他的人生将是另外的样子。

  俞明德和学生们在国旗下朗诵誓词。

  而曾经,俞明德也是个趴在教室外渴望学习的孩子。

  俞明德出生于1931年10月。他在箬横读了几年小学便辍学,捡过烟头、当过药店学徒。渴望读书的他,每天在教室外面徘徊。

  有一天,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男老师发现了他。下课后,男老师得知他因交不起学费上不了学后,破格让他来上学,还给俞明德买了新书包,付了书簿费。男老师姓吴,笔名田地。

  在田地老师的教育辅导下,1947年,俞明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格致中学。田地老师又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帮俞明德付中学的学费和书簿费。

  1948年12月,俞明德和母亲回到温岭。临走时,田地老师来送他们,还给他们买了两个“枕头面包”。

  对于田地老师,俞明德充满了感激。他也意识到,一位好老师对学生有着多大的影响。

  一条熬夜织成的红围巾

  去年12月,87岁的俞明德到大溪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活动中,有个叫季遇的孩子向他献上了一条红围巾。一开始,他以为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围巾,但其实不是。

  上世纪80年代,俞明德任温岭城西小学(现实验小学)校长兼少先队辅导员。学生家里大多比较困难,很多人都住在杨梅山头,每天要赤着脚带着干粮下山上学。孩子们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也要40多分钟。

  季遇的母亲周凌飞,就是其中一名孩子。

  一天下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孩子们没有带雨具,被困在学校里。俞明德和老伴见状,马上到附近的店里买了二三十件雨衣,让孩子们穿上回家。这些雨衣,花了俞明德半个多月的工资。

  周凌飞说,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这是她的第一件雨衣,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这事,她一辈子都忘不了。“他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明德带领少先队员们举行升旗仪式。

  后来,周凌飞也成为一名教师,她和俞明德打招呼时,对方已不记得她了。

  去年,季遇要参加《红船领航》读后感征文比赛,母子俩商量着怎么写。周凌飞想到了俞明德,“俞老师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少先队事业,正契合奉献精神的主题。”于是,他们在这篇文章中,着重写了俞明德。

  去年12月的一天,季遇放学回家后告诉周凌飞:俞爷爷要来学校参加少先队活动。周凌飞决定,送条红围巾给俞明德。

  当天傍晚,周凌飞开始织围巾,一直织到凌晨3时才织好。

  她托季遇告诉俞明德:“您就像冬日的太阳,总是给孩子们红红火火的温暖,请允许我回报您一丝丝的温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