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5月29日,扬子江畔星光熠熠。由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承办的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颁奖仪式举行,杨苡、张道一、吴俊发、黄素嘉、赵家捷等36位艺术家和《伴宴》《于无声处》等67部作品获得表彰。
金陵城中,巍然耸立的精神大厦焕发荣光
自1992年首届评选到2007年,南京文学艺术奖共举办六届,在发现培养优秀文艺人才、促进优秀作品创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11年,这个代表了南京文学艺术最高荣誉的奖项再度开启。自2018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经个人申报、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组委会审定、社会公示等环节,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共评选出终身成就奖5名、突出贡献奖10名、青年人才奖21名,作品特别奖27部、优秀奖20部、入选奖20部。其中,杨静如(杨苡)、吴俊发、张道一、赵家捷、黄素嘉获终身成就奖,于东江、朱道平、任洁、应志琪、范乐新、金文、胡传义(胡弦)、徐艺乙、隆晓辉、鲁敏获突出贡献奖。
在现场观众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获奖者们接过鲜花和奖杯。他们之中的文学艺术大师和名家们,德艺双馨、心怀远大,始终将个人的艺术追求寓于深沉的家国情怀之中,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的高度,锻造着南京人的气质和精神,引领着文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翻译是我的本行,翻译喜欢的书是我的兴趣所在,这是一种快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翻译家杨苡是与“五四”同龄的百岁老人,她首创了《呼啸山庄》的译名,译作感动了几代中国读者。而谈到成就,她真诚的说,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因为没有那个时代就没有我们。”
用文艺为城市锻造脊梁、培根铸魂、引领风尚
为了更好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充分激励广大文艺家争做新时代大家名家、创作更多精品奉献人民,不断为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提供丰富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南京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全市文艺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文艺创作三年规划,设立了“南京艺术基金”,推出了优秀文艺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打造了"南京文化艺术节"活动品牌,同时也恢复了南京文学艺术奖的评选。
“文艺奖的评选为南京市文学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评委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说。
“这次评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检阅,同时引导未来的发展。”评委、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建君表示,“既弘扬了主旋律,也弘扬了时代精神,对南京地区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的发展方向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评选启动开始,组委会就定下了为时代树导向、立标杆的宗旨。评选过程中一直秉承高标准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力图评出“士气”。“南京文艺奖是一个具有权威性、引领性、鼓舞性的奖项。”评委、原前线歌舞团副团长王勇说,第七届南京文艺奖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奖项设置上从以评选作品为主,拓展到人,“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青年人才奖设定包含了各年龄段,既是传承,也是鼓励,同时也具有示范意义”。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赵夏楠 罗聪懿 亓晨;编辑/刘静)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