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海建
(作者邓海建,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员;本文系荔枝新闻、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中纪委官网刊发题为《娱乐追星、怒怼网友、强制点赞……政务新媒体不能如此任性!》的文章,强调“强制下载转发点赞”等事件殷鉴在前,政务新媒体管理运营者切不可如此任性。
公共服务不当心,流量KPI很上心——这种新形式主义的做派,在电子政务迭代的进程中已成流弊。早在2018年1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一些部门和单位用公众号、APP等现代信息手段传播政策、公开政务,方便群众办事,是一件好事;但有的部门和单位却层层下任务,要求强行关注下载……群众来办事,多了个“下载并注册”的拦路虎;基层干部每天上班就得打开各类APP和公众号,发朋友圈、点赞并截屏反馈。
三个字概括一下广大干群的感受:烦透了!
转发或点赞、下载或关注,这本来应该是“自由恋爱”的事情。政务新媒体又不是“流量担当”,实在没必要走“粉多力量大”的路线,踏踏实实守好一亩三分地,把公共服务做深做细就够了。偏偏有人好大喜功,分不清市场和行政的边界,连“点赞”这种撒娇卖萌的事情,都要做出强迫的姿势来,举止不雅、吃相难看,坏了胃口事小、本末倒置事大。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务”自然也要跟得上潮流。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30日,全国已经有5800多家党政机构入驻抖音。从网下到网上,从官微到“官抖”……初衷当然都是好的,规划当然也是美的。不过,怕就怕被“数字政绩”的歪风带坏了——动不动就要考核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下载量等。
最后无非两个结果:一是各家都在“拉人头”,线下服务没搞好,线上花架子一大堆。二是跟市场抢平台、跟群众耍心眼,砸了财政资金还不落好。至于官方微博“文明永州”为某嘻哈明星“打call”,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疑似使用不当言论:“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这些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恐怕就不只是运营的技术了。
有一个道理,须不断重申:对于政务服务来说,新媒体不过是平台、是“颜值”,真实的服务水平才是内容、是“气质”。气质修炼不好,哪怕360度美颜相机无缝服务,拍出来的恐怕也只是一张漂亮的“画皮”而已。说得再直白一些,别指望搞个新媒体,政务素养就上了一个档次了。
政府新媒体最当汲取的教训,应该是当年火遍全国的政府网站。家家户户有官网、时时处处见官网,弄得乡政府都恨不得挂网上“来一套”。最后呢,有成了黑客练兵场的、有成了撂荒长草地的;再最后,终于被清理、被归零。权威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政府网站运行总数已从2017年2.8万家再次缩减到1.8万家;与2015年相比,超过70%的政府网站已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迁移。我们姑且不谈这些消逝的官网糜费了多少公共财政,这种雨打风流去的现实,足以叫人反思一个根本的追问:政务新媒体究竟是因什么“需”而生?
这不是哈姆雷特式的难题,而是一眼便知的真相。好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最新《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发布,这是首次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考核的当然不是吸粉能力,而是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不是“民之所盼、民之所需”。
如今,中纪委网站喊话相关部门:别再命令公务员下载app和转发、点赞朋友圈!这固然是“及时雨(语)”,但从遏止“强转”“强赞”的冲动来看,还得把任性的权力收进制度的笼子。发展政务新媒体并没有什么错,追新求变更是改革使然,不过,靠权力走捷径、靠强迫出成绩的路,迟早会越来越有翻车的风险。那些强制要求下载APP和转发、点赞朋友圈的“神通”,还是趁早收了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