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娱乐·戛纳一线:专访刁亦男、胡歌 3分钟教你正确打开戛纳电影节

2019年05月22日 09:24:0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创立于1946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每年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新华社驻巴黎记者韩茜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报道戛纳电影节了。她在朋友圈里写道:“这一次对自己说一定要归零有所突破,尝试不同的报道方式。”荔枝新闻特此约稿,请她带领我们先“归零”,共同用3分钟时间打开戛纳电影节的“奇妙之旅”。

  在开幕式当天,韩茜从现场发回的视频:

  荔枝特报专稿 特约记者/韩茜 视频编辑/杨雨薇

  戛纳,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电影圣地。每年五月,戛纳电影节如约而至,使南法蔚蓝海岸的小城戛纳顷刻间变成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红毯、明星、电影……热闹与喧哗渲染着这座城,每个人都想望一眼,窥探红毯尽头的神秘,沐浴第七艺术之光……

  神秘,多元,繁盛的戛纳电影节并不是短暂的一两次邂逅就能够读懂的,但我们还是想无限地接近它,一探究竟。在接下来的几天。“新华国际”与荔枝新闻将用一个系列的短篇报道为您全方位解锁戛纳电影节。

  如果你关注过有关戛纳电影节的新闻,一定对“主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这些辞藻不陌生,但戛纳电影节所涵盖的单元远不止于此,它的组成就像一颗“家族树”有很多的分支,包含6个官方单元3个平行单元

一.戛纳电影节“家族树”

  嫡系单元

主竞赛单元(Compétition

  本单元是戛纳电影节的实力当家,主要接受剧情片,在这个环节展映的影片将有机会角逐电影节各类奖项,当然包括至高荣誉——金棕榈奖。刁亦男执导的影片《南方车站的聚会》是正在进行的第72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参与争夺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该片18日在戛纳电影宫举行首映,获得热烈反响。《南方车站的聚会》由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等主演,讲述一名小偷在绝望的逃亡路上自我救赎和忏悔的故事。刁亦男身兼导演和编剧。来看这次现场采访导演刁亦男、演员胡歌谈这次入围的感受:

(专访刁亦男、胡歌)

非竞赛单元 (Hors Compétition  

  该单元影片不参与评奖,多为大制作面向主流市场的电影,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会在开幕、闭幕、夜场等场次放送,为这些影片提供一个亮相和展示的平台。

一种关注单元 (Un Certain Regard 

  相较于主竞赛单元愈发的国际化和大众化趋势,“一种关注”一直在坚持多元化和独立化,关注新锐导演和小众佳片,纳入来自“电影小国”的作品,或者未必能被主流审美所接受和认可的特别作品,可以说是独立导演获取发展机会的重要平台。

正式短片竞赛和电影基金会单元 (Courts métrages & Cinéfondation

  这两个单元都是短片的角逐场:短片竞赛作为戛纳正式竞赛单元之一,设有“短片金棕榈奖”,其短小精悍的影片或给人带来灵动的惊喜,或引发独特的思考。电影基金会单元则展映全球电影学院制作的中短片,并由本单元的评选委员会择选佳片。

电影市场(Marché du Film

  电影市场汇集了来自全世界电影从业人员,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

戛纳经典单元 (Cannes Classics 

  本单元创立于2004年,旨在弘扬电影传统,通过修复胶卷放映一些经典影片,向历史上流光溢彩的电影艺术致敬。

  旁系单元(平行单元)

国际影评人周 (Semaine 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国际影评人周由法国影评人工会创立于1962年,主要关注电影界新人的作品。参赛电影由影评人周提名的国际影评人小组选出,获奖者会得到现金奖励。

导演双周 (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由法国导演协会于1969年创办,创办的初衷是抵制电影制作过渡商业化,捍卫电影制作的独立性和艺术自由。如今该单元是戛纳影展中最纯粹、最具探索精神的单元。

独立电影推广协会 L'ACID

  该单元由独立电影推广协会赞助,旨在为独立电影寻找全球发行渠道。

二、电影节“圣经”场刊《Screen Daily》

  除了众多明星和著名电影人,戛纳电影节也云集了许多大咖级的影评人,他们给当日放映电影做出实时影评,不仅给行业和公众提供了赏析某部影片的理论依据,也是预测各类奖项花落谁家的重要参考指标。

  这些重量级影评人的观点都被收拢在一本刊物里,我们习惯性地把这部刊物叫做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它由法国老牌杂志《每日银幕》负责制作,该杂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9年(1975年后更名为《国际银幕》)。在电影节场馆内的报刊架上,最重要的杂志便是场刊,在现场,电影宫外围也有不少杂志发放者,免费发放场刊。

  场刊刊载的内容包括电影节详细日常安排、电影介绍、影人专访等信息。从电影节举办的前一天开始,场刊每天出版一期。

  场刊中最受关注的, 便是杂志最后一页的“场刊评分”,杂志邀请评审团对各电影打分,今年的评审团队联合了10位来自《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卫报》、《自由报》等权威媒体的专业影评人。

  场刊评分机制为4分制,将电影划分为5个档次:分别是4星EXCELLENT(出色)、3星GOOD (良好)、2星AVERAGE(及格)、1星POOR(较差)和黑叉XBAD(差劲)。每位影评人针对每部参赛片给出自己的分数,最后计算出该影片的平均得分,这个分数也就成为金棕榈大奖预测的重要指标。

  尽管场刊评分具有风向标意义,但许多时候最终的奖项归属却和影评人预测大相径庭:例如2016年由法国女神于佩尔主演的影片《她》在场刊评价颇高,结果影片颗粒无收。

三、“彩虹胸牌”的特权效应

  电影节期间,各类丰富有趣的活动数不胜数,但想进入这个高规格的电影节却非常不易。入场需要佩戴经电影节官方认证的入门证胸牌(badge),胸牌颜色各异,其用意在于区分不同的群体和特权。

  首先,最高端的是白色胸牌,佩戴者往往在电影业享有声望,可以任意进出戛纳电影宫各个场馆而无需排队;其次是黑牌,即电影市场牌,通常由投资人、制片人群体佩戴;然后是记者持有的粉色牌,以及等级略低的蓝牌、橙色牌、黄牌等媒体牌。

  在入场资质已经是如此高度等级化的形势下,戛纳入场“一劵难求”的严苛更是催生了一种现象:每年的电影节期间,许多盛装打扮的影迷站在电影宫门口举牌等待,期待拥有邀请函却无法出席的业内人士相赠。如今,这些执着的影迷已经成为了戛纳电影节一道奇特景观,和红毯、明星们共同彰显着电影节的繁盛。

  特权范围的大小决定着佩戴者对电影节的参与度,许多参与者对这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颇有异议,但这就是电影节的游戏规则,不免让人唏嘘,电影的土壤是大众,是每个拥有平等权利的个人,而这种属于大众的艺术品和消费品,却制造出太多的阶层划分和不公待遇,也许这也是戛纳电影节令人神往的原因之一,五颜六色、神秘莫测,让人难以接近,却又引得无数双眼睛紧紧盯住它,欲罢不能。

  (本文系荔枝新闻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