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纸,
一种传承千年、西藏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纸工艺,
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是藏族先辈们智慧的创造。
为造出更好的纸张,
他们付出了艰辛的探索,
呈现出非同寻常的聪明才智。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收藏的经书
能够历经千年风雨而保存完好,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因为这些典籍所用纸张都是工艺独特的藏纸。
藏纸的原材料
藏纸因原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种类:
一为瑞香科植物等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
的造纸工艺,
称金东藏纸;
二为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造纸工艺,
称尼木藏纸,又名雪拉藏纸。
三为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工艺。
尼木藏纸 绽放在毒液上的生命
在这三类藏纸中,
尤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的藏纸最为有名,
它也与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并称为“尼木三绝”。
因其选用的原料为瑞香科狼毒草的根肉,
而狼毒草又具有毒性,
故一般称为“尼木毒纸”。
而因其在尼木县的主要产地在雪拉村,
所以这种藏纸又被称为“雪拉藏纸”。
图为制作藏纸的原材料狼毒草。来源:中新网 摄影:何蓬磊
藏纸因原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种类:
一为瑞香科植物等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
的造纸工艺,
称金东藏纸;
二为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造纸工艺,
称尼木藏纸,又名雪拉藏纸。
三为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工艺。
制作尼木藏纸的原材料为狼毒草,这是一种有毒的草,牛羊见了它也要绕道而走。尼木当地人称狼毒草为“纸夹巴”,它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不开花的狼毒草在草丛中并不起眼,一旦开出花就非常显眼了。草长到半人高,顶着一个个筒状组成的花球,花球外侧是白色的,花心呈粉红或紫红。这样艳丽的花朵,如果不知道它的名字,大概很多人都想去触摸一下或者闻一下。而谁又曾想到,正是这些带着毒液的狼毒草的根,造就了有名的尼木藏纸。
藏纸是怎样制成的?
据记载,藏族造纸工艺主要分为去皮、剉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
图为用工具刮除狼毒草根茎的表皮。摄影:赵耀
图为将狼毒草的根茎煮熟、捣碎,做成浆料,充分搅拌,使纸浆悬浮均匀。摄影:赵耀
图为晾晒中的雪拉藏纸,晴天一般几个小时就能晾干,阴天则耗时长一些。摄影:赵耀
好的藏纸厚薄均匀,不透孔,没有污点和杂质,
不留研光痕迹,柔软、白净。
藏纸不怕虫咬、遇水不化、千年不腐
格桑展示雪拉藏纸传统纸品之一——经书用纸。来源:西藏日报
“雪拉藏纸,遇水不化、千年不腐……”
在尼木县雪拉藏纸农牧民
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厅内,
听到合作社负责人格桑如此“吹捧”藏纸,
游客们的脸上露出了质疑的神情。
一张传统工艺制作的雪拉藏纸成品,
一支装着普通墨水的钢笔,
旁边还放着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盆。
在格桑的引导下,
游客们纷纷拿笔写字,
将纸泡在水中,
等待见证“奇迹”。
写有字迹的雪拉藏纸不仅在水中完好无损,
任凭在水中反复搓揉,
纸上的字迹始终清晰如新。
眼前的一幕让游客们不禁赞叹
藏纸“遇水不化”的神奇特质。
“西藏各大寺庙和宫殿内保存千余年仍完好无损的文史经典,使用的都是藏族造纸技艺的纸品。千年不腐不是‘神话’!”说起雪拉藏纸的特性,格桑有理有据。
坚守是最好的传承
图为新型的雪拉装饰纸。摄影:赵耀
图为西藏林芝市米林县西嘎门巴藏纸加工厂用藏纸制作的工艺品。来源:中新网。摄影:何蓬磊
图为用雪拉藏纸制作的装饰性灯笼。摄影:赵耀
格桑出身雪拉藏纸技艺传承世家,
父亲次仁多杰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他自己也是拉萨市市级非遗传承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下,
自家藏纸生产作坊从雪拉村搬到了县城,
成立了雪拉藏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每天前来参观和购买藏纸的游客也多了许多。
对于继承好藏纸技艺的家族重任,
格桑心中信心满满。
图为次仁多杰老人展示他制作的藏纸
“如今能够继承好这门祖上传下来的手艺,除了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外,也离不开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格桑说道。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资金保障,让像格桑一样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家庭在生活上和收入上有了保障。同时,随着西藏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外界对藏文化的关注度不减,藏纸这门充满藏族先民智慧的千年技艺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关注,藏纸的销量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受到很多书法家、收藏家的喜爱。
文字记载在纸张上,历史传承于文字。正是有了藏纸,才有了藏文字所长存的地方,正是有了藏纸,才让卷帙浩繁的藏文典籍,得以避过了岁月风霜的侵袭,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如今再看这些记录在藏纸上的文字,岁月的鲜活依旧保留于字里行间,它将青藏高原上浩如烟海的历史点滴原原本本地呈现于世。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