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月无锡太湖水质好于去年 “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

2019年05月15日 11:39:59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过完五一小长假,原本温吞的气温开始不断攀升,市民又关心起了太湖蓝藻。目前的太湖水质如何?今年的藻情会不会比去年好一些?昨日,记者就市民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

  数据

  前四个月无锡水域水质优于全太湖

  据介绍,今年1月至4月,全太湖水质总体符合Ⅳ类水平,定类指标总磷浓度为0.062毫克/升,同比下降38.0%; 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4毫克/升,同比下降17.6%,符合Ⅰ类标准;氨氮浓度为0.15毫克/升,同比下降40.0%,符合Ⅰ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3.6毫克/升,同比持平,符合Ⅱ类标准;总氮作为单独评价指标,浓度为1.95毫克/升,同比下降5.3%,符合Ⅴ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6.0,同比下降0.1,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1月至4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符合Ⅳ类水平,定类指标总磷浓度为0.058毫克/升,同比下降36.3%; 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毫克/升,同比下降5.9%,符合Ⅲ类标准;氨氮浓度为0.13毫克/升,同比下降48.0%,符合Ⅰ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3.7毫克/升,同比持平,符合Ⅱ类标准;总氮作为单独评价指标,浓度为2.03毫克/升,同比上升0.5%,劣于Ⅴ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2.9,同比下降3.2,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负责人分析说,对比监测数据来看,1月-4月,太湖水质优于去年同期,无论是全太湖还是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质都处于四类水平。太湖无锡水域的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明显优于全太湖——全太湖综合富营养化指数为56,无锡水域为52.9。

  释疑

  1.今年的太湖藻情如何?

  从浮标自动监测情况来看,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太湖水域藻类密度均值为472万个/升,较去年同期下降23.7%,无锡水域藻类密度均值为393万个/升,较去年同期下降27.8%

  该人士介绍说,今年1月-4月,无论是从全太湖的情况,还是从无锡水域来看,藻类的平均密度、最大密度、最大日均值,以及藻类聚集的面积、次数等,都要好于去年。今年全市共设立83个固定打捞点,各类型藻水分离站15座、移动藻水分离车5辆,总处理能力可达到4.4万吨藻水/日。目前为止,全市已打捞蓝藻约3.5万吨、水草2.1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眼下的藻情比较平稳,但随着气象、水文等因素的变化,太湖蓝藻及水华的发生情况仍有不确定性。太湖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太湖蓝藻生长所需营养盐已十分充足,气象条件成为蓝藻生长和集聚的决定性因素。

  2.遇突发藻情怎样应对?

  每年一进入5月,太湖安全度夏的弦就绷得更紧了。针对今年可能出现的较为严重的藻情,无锡生态环境、水利、市政等多部门早已严阵以待。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水源地及其外围和自来水的水质监测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做到提前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沟通,及时处置; 不断优化制水供水应急方案,充分发挥预处理、深度处理和“安全供水高速通道”作用,强化制水过程控制和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与此同时,将饮用水源地、蓝藻易积地、湖泛易发区、风景名胜区、交通干线附近水域等作为打捞重点,做到“见蓝藻、有人捞”,杜绝因蓝藻打捞不力而造成大量堆积,杜绝因蓝藻死亡发白发臭现象出现。统筹藻水分离站点布局规划,改进工艺,扩大蓝藻处置能力,特别是要扩充和完善宜兴西部沿岸区的藻水分离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环湖区域藻水分离和藻泥处置设施建设,提高蓝藻打捞处置效率和藻泥无害化处置能力,全面建成并投运蓝藻藻泥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要统筹布局、完善设施、合理调度、及时处理,充分发挥现有蓝藻调峰堆场的调峰作用,加强调峰堆场的运行管理,确保高峰期蓝藻及时打捞、适时调峰、足额处置。进一步强化湖泛防范,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 认真做好重点湖区的湖泛巡查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小范围水质异常或湖泛,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咋根本解决藻泥困局?

  据介绍,今年全市安排治太工程10大类299项,计划投资35.17亿元,其中119项重点工程纳入省政府年度治太目标任务书。与此同时,还将继续加强入湖河道整治。目前,全市161条河道和41条黑臭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已全面启动,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加快推进“畅流活水工程”,科学实施引水活流。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困扰多年的藻泥处置难题,今年无锡投资3亿元开建日处理能力1000吨、年处理10万吨的藻泥干化焚烧工程,目前正在推进之中,6月底将投运,届时将从根本上解决蓝藻藻泥的出路。(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汪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