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几千张照片记录了老人们历经半个世纪婚姻的恩爱模样,他们用真诚的爱给贫困孩子送去温暖,让残疾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过去的一年里,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支教扶贫,用行动贴近大地,用实践实现心中的梦想。
“有些时候,也怀念从前日子,可真要离开时,却想要时间静止……”这首歌是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员们合作完成的,记录了11个人支教过程中的难忘瞬间。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员吴新蕊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歌词里面,联想到自己支教时的一些美好的回忆和那些多彩的故事。”
给山区贫困孩子打开一扇窗
2017年7月,赵威和10名支教团成员前往贵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他们口号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然而,真正的支教并没有像一开始想的那样简单。赵威跟三个非相关专业的团员被安排到了语文教学组,这不仅让早早做好的地理教学准备打了水漂,也给理科生的他们出了一道难题,同时,当地孩子夹杂着贵州方言的普通话也让团员们头疼。
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员卢柯言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的同学非常调皮,但是后来你会发现,他们做出这种行为,其实只是为了得到你的注意。”
团员们向学校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取经”,白天参加教研会,晚上互相分享备课笔记和心得体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同学们做分享和演讲展示,这成了同学们最喜欢的环节。
为了让孩子们开拓眼界,他们牵线搭桥,邀请了许多南师大的老师来学校开“厚生讲堂”,带来新鲜有趣的科技知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爱上了支教团老师的课。团员吴新蕊说:“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师,我希望能够带他们去看更远的世界。”
广募助学金 助孩子实现大学梦
2017年8月,趁着学校还未开学,团员们开始了对困难学生的第一轮家访,他们发现,当地很多家庭都是老人抚养着孩子。有个孩子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他居住在独山县最南端的泗亭村,低矮的土房子,窗户由几个木棍简单做成,斑驳的墙上满满贴着奖状。南京师范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赵威深有感触地说:“帮助这样品学兼优但家庭很困难的同学,更好地完成学业,实现他们的大学梦想,就是第一个家访带来的触动。”
赵威和他的伙伴们帮助了几十名学生联系到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或企业,建立了长期的资助关系。一年里,先后募集到奖助学金在内的爱心资金40多万元,字典书籍1万余册以及大量的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为金婚老人留下永恒回忆
因为当地条件有限,许多老人一辈子都没什么机会拍照片。在一次下乡家访贫困学生时,他的爷爷请团员给自己和老伴拍一张合照。原来,爷爷奶奶结婚近50年,竟没有一张合影。为了帮更多的老人拍结婚纪念照,支教团买了一台照片打印机,上门给老人们拍照。他们走访了独山县十多个贫困村,慰问空巢老人,听他们讲故事,用几千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历经半个世纪婚姻后“与子偕老”的恩爱模样。
赵威说:“对于婚姻也好,对于爱情也好,对他们携手走过这一生的点点滴滴也好,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感动。我觉得这些小故事很触动人,就想把它记录下来,慢慢的把这样一个个小活动做成一个项目,叫金婚照里的光阴故事。”
赵威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老人,有一位95岁的抗战老兵,他每次跟我聊天,能够从45年的货币改革聊到2018年的世界杯。他眼中整个县城也好,他身边的乡村也好,就是一副非常宏伟瑰丽的历史画卷。”
他们在母校的支持下,联合上海大音曦生公益基金会,为该县特殊教育学校有艺术表演梦的孩子组建了梦想艺术团,教他们学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山花灯戏,让世界倾听这些特殊孩子们的声音。该项目在南师大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接力和努力下,于2018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金奖。
赵威告诉记者:“要排出这样一个剧真是太困难了,他们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上面小朋友在跳,他们在下面各个角落提醒,陪着他们一起跳,这个过程让我们触动很大。”
“相信爱会流转,去到每一个地方”,这是支教团团歌《我们的歌》中的一句歌词。赵威说:“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整个这一年,我们11个小伙伴能够在这里沉淀下来,是为了支教这一件事情,费尽我们所有的心思,花尽所有的力气。”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到周六每晚9点30分《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王健安 张雨娇 编辑/韩瑜)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