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人在享受假期悠闲时光的时候,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假日,全年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坚守在田间地头。5月1日,速新闻记者走近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心愿和梦想。
四河乡位于泗洪县城西南,素有“蔬菜之乡”美称,独特的沙性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构成了种植蔬菜的优越条件,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
黄瓜种植能手张士军:
不怕吃苦不怕累,只盼年年都有好收成
沿着泗洪县四河乡雪二村的乡村道路一路前行,路旁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黄瓜种植能手张士军家的大棚就在这里。为了方便种菜,张士军和妻子干脆把家也搬来大棚里。
每天凌晨2点,大部分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张士军早已经将前一天下午采摘的黄瓜、豆角等蔬菜送到了双沟菜市场。不一会工夫,张士军带来的蔬菜就被提前预定好的商贩领走了。短暂休息片刻后,张士军骑上三轮车回了家。这时,妻子早已将做好的早饭端上桌,简单吃上两口饭后,张士军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张士军今年62岁,在雪二村承包了13亩土地,目前有8个大棚,里面种植了黄瓜、四季萝卜、豆角、韭菜等,而最让他引以为傲的就是青瓤黄瓜。
“我这青瓤黄瓜可畅销了,很多人都要提前几天预约呢!”大棚里张士军正在采摘黄瓜,而此时大棚里的温度已经近30℃,在大棚里只待上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张士军说,每年种植黄瓜大概在2000—3000棵左右,一年种两茬,年平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他的两个孩子都已成家,并且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孩子们都觉得种地太辛苦,劝他多享享福,可他种了一辈子的地,已经离不开这片土地。
张士军种植的黄瓜皮薄、绿肉、口感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种植户都上门向他“取经”。张士军告诉记者,他在雪二村种地已经40多年了,所种植的蔬菜施的都是有机肥,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因此他种植的各种蔬菜都供不应求。
低收入户毛美林:
我们都是劳动人,要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今年66岁的毛美林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和老伴罗敬德承包了10亩地种植蔬菜。因身体原因,她做了脾切除手术,一年光看病吃药的钱就要花去两万多元。今年3月19日,老伴罗敬德因开手扶拖拉机干活,一不小心造成两根手指残疾,至今没能痊愈。家里因房屋被征收,没有多余的钱买房,现在租房生活。
“我家的这地里呀,有花生、毛豆、玉米、豆角,今年我还尝试种植了羊角酥。”说起自己家的地,毛美林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毛美林说,孩子在外打工,但是她不想拖累孩子,现在趁身体还行,种点地维持自己生活也能减轻孩子的负担。
天一亮,毛美林就骑着电动车和丈夫来到大棚干活。“这长豆角纯绿色、口感好、肉质面,食用起来有一种清香味,很受大家的欢迎。”毛美林说,身在农村、长在农村,这些年为了生活他和丈夫干过很多活,以前白天下田干活,晚上回去拉大锯。上有老父母要照顾,下有年幼孩子要养,渐渐地,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干脆和丈夫专心种地。因为做了手术的原因,毛美林觉得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快乐。
毛美林告诉记者,蔬菜行情好就多卖一点,行情不好就少卖一些。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强,她很知足。可她不希望给组织添麻烦,一辈子都是劳动人,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花菜种植户陈道强:
希望种植的蔬菜不愁销路
陈道强今年60岁,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他曾在浙江一带打工10年。和无数劳动者一样,在外漂泊多年,心里依然想着回乡。回乡后,他承包了13亩土地,种植各种蔬菜,而他家的蔬菜属包菜种得最好,但是陈道强却一直担心一个问题。
俗话说,种地靠天收。陈道强说,祖辈都是农民,不怕种地不怕辛苦,只怕种出来的蔬菜没有销路。一年到头,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蔬菜,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可他最担心的就是销路。现在很多人都采用网络销售,可是对于雪二村的农户们来说,他们不是年龄大,就是不会用智能手机,每到蔬菜成熟时,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就只能压低价格,希望未来种植蔬菜不再愁销路。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劳动者全年无休,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播下希望的种子。今天,让我们致敬劳动者。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