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宿迁兵”姚志国:退伍后,20年来就做了一件事

2019年04月24日 10:08:20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ImageFetcher (5)

  榜样力量:姚志国,男,1978年生,1995年入伍。1998年12月退伍后,历任宿城区社会救助管理站办事员、副站长、站长。20年来,相继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等功。

  “社会救助管理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我愿用我的双肩为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片蓝天。”姚志国说。

  1995年的夏天,高中毕业的姚志国面前有两条路:继续读书,或者参军。

  “参军。”这是姚志国自己选择的路。

  万万没想到,入伍第一天自己就被拉到了一个“山沟沟”里,在零下十摄氏度的天气里训练,每天吃的是萝卜、青菜、冻硬的馒头。好多次,姚志国都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没想过退一步?”

  “不能,那多丢人啊!”

  1998年12月,姚志国退伍,几家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当时,宿城区社会救助管理站刚刚成立3个月,是几家单位中最“年轻”的。

ImageFetcher (6)

  姚志国选择成为宿城区社会救助管理站的一名普通办事员——他想得很简单:“到哪个单位都是为老百姓服务。”

  后来,姚志国才意识到,这条路,和从军路不一样:在武警部队,他面对的是破坏和平稳定的暴徒,基本都是通过武力解决;在社会救助管理站,他面对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体,只能用言语去感化,用行动去温暖。

  姚志国还记得,2002年的时候,一位来自贵州的妇女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走进了社会救助管理站:前来宿迁寻找工作的她,几个月都没能成功“上岗”,带来的钱早已花完,孩子饿得嗷嗷叫,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姚志国赶紧买来奶粉和饭菜,又给其安排好住处。

  “你带着孩子是没法工作的,不如先回家,等孩子大了,再到宿迁来工作。”在姚志国多次劝说后,娘儿俩终于决定返回家乡。

  临行那一天,在宿迁汽车客运总站,姚志国将很多吃的交给这娘儿俩,又帮忙买了到贵州黔西的车票,并将提前画好的回家“线路图”递了过去,并再三叮嘱道:“中途只要转一趟车就到家了,千万别转错了。方便的话,到家给我们来个电话。”

ImageFetcher (7)

  有人说,每一次目送都是一次离别。这一次,姚志国目送着客车缓缓驶出,心里却只有喜悦。

  2015年的夏天,市区楚街南门,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翻垃圾桶找吃的。接到电话的姚志国赶到现场,将少年带到社会救助管理站。原来,该少年因为与家长怄气,离家出走两天了。接到姚志国电话,原本以为孩子只是去朋友家玩两天的父母急匆匆赶来。团聚之时,孩子家长在心疼孩子的同时,还不停地对姚志国他们表示感谢。

  还有一次让姚志国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他接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王先生请求帮助寻找走失多日的老父亲。姚志国第一时间将附在信中的照片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转发,要求全站人员牢记老人的长相。没想到,两天后,社会救助管理站的巡逻员在正月十五的庙会上,正巧看到失踪多日的老人。

  分别多日,王先生与父亲终于团聚。目睹此情此景,姚志国觉得特有成就感。

  值得一说的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疾病患者,宿城区社会救助管理站早已从“守株待兔”转成了“主动出击”,不仅向社会公布救助热线、发放救助卡,还招聘了4名巡逻员,每天早上10:00到晚上8:00,不间断在辖区巡逻,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员。2015年,在姚志国的倡导下,宿城区社会救助管理站主动联合区环卫局,对主动提供救助线索的环卫工人,给予每次30元的奖励。2017年,这一做法被市民政局“升级”后在全市推广,环卫工人、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司机、夜间安保员等,都被动员参与到街面救助工作中。

  “你觉得救助中最难的是哪一部分?”

  “帮他们寻亲。”

  这些年,姚志国和同事除了与本系统内互通被救助人员信息外,还在媒体上发布寻亲启事,并请求“迅哥有约”志愿组织及宿城区公安局刑侦大队等各种专业、非专业的部门进行“支援”,更引进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就算是这样,能够成功寻亲的比例也只有20%。

ImageFetcher (8)

  在宿城区人民医院建立的宿迁市(宿城区)流浪乞讨人员托养中心,记者看到,58名被救助人员中,有的围着管理员领取自己的食物,有的还在晒着太阳。

  “你还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被问话的50多岁男子摇了摇头。

  该男子在这里已经住了一年多了,每天吃得饱、住的好。在他心里,可能觉得托养中心就是他的家了。

  “如果他一直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怎么办?”记者问姚志国。

  “如果半年后还是寻亲无果,我们就先给他办理集体户口,转到区特困供养人员集中护理院按特困人员标准供养起来,吃、住、医都是政府兜底保障的。”

  但是,姚志国还是想帮他找到自己的家——毕竟,家人的温暖,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每当把他们送到亲人的身边,我就觉得很欣慰!”姚志国感慨道。

  道路艰难且漫长。但,姚志国从来没有选择后退。因为他知道,从军营走出来的自己,只有勇往直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