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6公里,他与轮椅上的老伴一起放风筝

2019年04月15日 10:14:24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吴鹤鸣与施淑一起放风筝。

  近段时间,一张“与轮椅上的老伴一起放风筝”的图片,在曲江街道施井社区居民、广陵区青春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朋友圈疯传,年轻人纷纷点赞说:“看到了白头偕老的爱情。”

  记者了解到,这张图片上的老夫妻俩是74岁的吴鹤鸣与72岁的施淑,当时他们在七里河公园放风筝。吴鹤鸣与施淑51年前从一次“偶遇”开始了他们的浪漫爱情,结婚46年来一直相亲相爱。4年前,施淑由于脑瘤开刀而失去自理能力,吴鹤鸣不仅将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从精神上鼓励老伴。

  一次偶遇

  护士与战士结下姻缘

  年轻时的吴鹤鸣与施淑分别在南通、扬州工作,一次“偶遇”开始了他们浪漫的爱情。

  吴鹤鸣原是上海南市区(现黄浦区)人,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位于南通的532部队担任报务员;南通姑娘施淑从苏州100医院护校毕业后,分配到当年的扬州120医院(现武警医院)担任护士。

  “现在想想真是有缘。51年前的4月份,我回南通探亲时与妹妹一起外出踏青,在剑山桥上,看到一个和我一样穿军装的小战士经过,因为都是军人,于是相互打招呼并聊了起来,临别时还互留了姓名、地址,这个小战士就是吴鹤鸣。”回想当年,施淑忍不住自己笑起来。

  巧的是,532部队当天晚上有越剧演出,吴鹤鸣还邀请施淑与妹妹一起前往观看。从那时起,吴鹤鸣与施淑开始了5年的“鸿雁传书”,1973年国庆节,他们结为夫妇。

  一次意外

  他放弃了上海户口

  从部队转业后,吴鹤鸣被分配到上海工作。一次意外,让他果断地放弃上海户口,来扬州与施淑团聚。

  据吴鹤鸣介绍,施淑当时在医院做护士,工作比较忙,怀第一个孩子时坚持上班,怀孕6个月时,她感觉胎儿没了动静,于是医院送她到南京检查,结果为死胎,医生认为胎儿月份已大,只能让其自行流产,但这个过程让施淑很痛苦。看到妻子的痛苦,吴鹤鸣决定从上海调来扬州工作。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户口比金子还珍贵,但考虑到妻子,只能放弃。”

  后来,夫妻俩一起忙工作,双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入党;上海男人吴鹤鸣精于做家务、烧菜,家庭生活很滋润;他们的儿子吴凌云后来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持人,也是一名党员,去年曾回扬免费为盲童解说电影。

  一个眼神

  他发现老伴患上重病

  儿子在北京成家立业,退休后的吴鹤鸣与施淑过起了浪漫的空巢生活,但平静的生活被施淑的一场大病打破。

  “2015年的春节我们是在北京过的,一天吃饭时,老伴突然不说话、呼吸很粗,我一个眼神看过去就发现不对头,喊她也没回应,过了十几分钟才缓过来,问她她自称没问题。”吴鹤鸣说。

  施淑第三天又出现这样的情况,吴鹤鸣开始警觉起来,经与儿子商量,先回扬州观察。慢慢地,施淑出现重复吃饭、反复开关水龙头等症状,吴鹤鸣陪着老伴到医院检查,最终诊断为脑瘤。

  当年9月份,儿子将母亲接到北京做手术,吴鹤鸣在签字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浪漫举动

  徒步6公里一起放风筝

  2016年3月春暖花开时,吴鹤鸣带着老伴回扬康复,这时的他不但要照顾老伴,还要忙家务、忙小区公共事务,但他始终不忘让老伴精神上愉悦。

  吴鹤鸣为老伴专门配了一个智能手机并安装微信,他出门时让老伴与他视频,以随时观察老伴情况;老伴看的电视节目全部是他挑选的开心快乐的,他还陪着看;吴鹤鸣还经常用轮椅推着老伴,徒步从施井路过解放桥到工人文化宫,吃美食、看风景,然后从渡江桥向江阳东路回家,一般要花半天时间。在今年情人节,吴鹤鸣专门为老伴插花,并写上“我要护你一辈子,永远不离不弃”的情话,让施淑感动得泪流满面。

  一周前,施井社区在七里河公园广场举办“绿色青春放飞梦想”社区风筝文化节。吴鹤鸣获悉后第一个报名,当天下午,他推着老伴徒步6公里多到七里河公园。吴鹤鸣将风筝放上天空后,把线团交到坐轮椅的老伴手中,与她一起看风筝在空中翱翔。

  放风筝的施淑开心得像个小女生,她对吴鹤鸣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给了我温暖与爱。”广陵区青春志愿者协会的年轻人看到这一幕后,纷纷用手机拍下老夫妻俩手拉手放风筝的镜头,并发到朋友圈,年轻人们纷纷点赞说,“我们亲眼看到了白头偕老的爱情。”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