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西阊门文衙弄,是一条三曲四弯的民宅小巷,小巷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园林,叫做“艺圃”。这个占地约五亩的园子,却是明代小型山水园林的典范,并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艺圃,东宅西园,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宅分五进,园在宅西,以池水为中心,池北是博雅堂等建筑群,池南是假山主景,南北相向,成园中主要对景。假山上建有朝爽亭,为全园最高观赏点。东西横跨水面的延光阁,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隔池南望,水光潋滟,绝壁危径,看得见山水全景。
开朗简练、质朴自然的艺圃,更是一座具有刚直气节的文人园林,这份魅力源自于最初的三任园主人。
第一任主人是明朝进士袁祖庚。袁祖庚在浙江参将任上大破倭寇,战功显赫,不料竟遭小人诬告,被朝廷罢官。他在家乡寻得一处偏僻之地,建造“醉颖堂”。
艺圃的第二任园主,是明朝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文震孟敢于直谏,铁骨铮铮,却坎坷一生。文震孟将“醉颖堂”改名为“药圃”,在《楚辞》中,“药”代表一种清幽高洁的香草,“药圃”这个名字,传递了坚贞、脱俗的人文内涵。
清初顺治年间,艺圃迎来了第三任主人——姜埰。原是明朝大臣的姜埰曾经因直谏触怒明崇祯皇帝,而被发配充军。然而,明朝灭亡后,他一生誓不事清,得到了明朝遗民的拥戴。姜埰以其号命名园子为“敬亭山房”,后由其子姜实节改名为艺圃。
艺圃中的许多屋舍,起名古雅,含意颇深。宅区门额“经纶化育”,语出《中庸》“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姜埰嗜爱食枣,曾在园中栽种数棵枣树,以“甘甜而心赤”之意,表白忠臣之心。姜埰去世后,姜实节追怀父亲,特在园中枣树旁筑“思嗜轩”。“三代前贤松柏寒,数朝遗韵芝兰馨。”“博雅堂”上的抱柱联,恰是三代园主风标劲节的最佳写照。
如今,艺圃是老苏州人休闲吃茶的好去处,但它最具价值之处,在于传承了江南文人博雅高洁的气度,那些曾经照亮历史的先贤往事,数百年之后,依旧荡气回肠。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