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愿流浪,不妨成全他|荔枝时评

2019年03月22日 11:09:5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上海车水马龙的街头,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席地而坐,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也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多段视频在网络流传后,他甚至被网友称为“国学大师”,成为近期最红的“网红”。

  经媒体调查采访,这位流浪者叫沈巍,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现在已病退。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

  比起当下绝大多数人的主流生活——有一份职业,有家有娃,供车供房,沈先生的流浪生活显得很异类。不过,沈先生愿意也执意流浪,家人劝说也不回,只要他的行为不影响他人也不违法,一个城市应当容得下这样的流浪者。

  沈先生的流浪生活由多种因素促成。成全沈先生的流浪生活并非只是因为生活的多元化,或城市的宽容度,更在于,这种生活方式未必就比主流生活方式low。甚至还有很多人羡慕这样的生活,称如果有病退工资可拿,也愿意去流浪。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可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无论有无生活费,流浪生活只是极少数人的无奈选择。但是对于自愿的选择,确实应当尊重和成全他们。最早的“流浪大师”应该是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324)。他住在大街、沙滩上,顶多也就蜷缩在一个木桶内,脏了渴了在公共喷泉边抹把脸喝口水,饿了向路人讨块面包和几颗橄榄。

  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时,第欧根尼的回答是:“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称:“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没有人会相信亚历山大的话,但第欧根尼过流浪生活其实也有理由,正如沈先生过流浪生活也有理由一样。第欧根尼说得比较清楚:人除了满足自然的需求外,如衣食住行,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因此,他鼓励人们放弃舒适环境,过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

  当然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第欧根尼的说教,更不会有多少人跟从第欧根尼。但是,他的观点在今天有其意义。沈先生的流浪生活就指出了许多全社会视而不见的问题。

  沈先生称,现代社会,吃是最好捡的东西,也是被浪费最严重的东西,更是很多人不以为珍贵的东西。沈先生捡来的食物还要分类,给流浪的猫、狗吃,物尽其用。

  流浪者能靠捡食物生存,既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富有,也体现出食物在今天的大量被浪费。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约13亿吨,即便只是这些浪费的粮食中有1/4能够保存,也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9亿饥饿人口。中国的调查表明,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餐后剩菜剩饭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另一方面,沈先生的捡废纸垃圾,其实也是过绿色生活的体现,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身体力行,是把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回来。很多东西都可以回收利用,如食品、瓶装水、纸壳、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沈先生也靠拾捡这些东西生存只是,拾捡和回收垃圾需要按照规矩来做,不能破坏和污染环境。

  反过来,围观者也应当反思。很多人嘲笑沈先生捡垃圾的行为,把这当作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在今天,每个人能否过简单、绿色的生活,能否容忍沈先生这样非常规的生活方式呢?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