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无声世界的“男神”,将500多名聋生带进美的殿堂

2019年03月19日 18:17:4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南京市聋人学校里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名叫张晓华,已经50岁的他,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教导500多个聋哑学生学习画画。不同寻常的是,张老师自己也是一位聋哑人。

   

  无言的爱  用美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即使无法用语言沟通,但张晓华脸上却没有一丝阴霾,教学时温柔又耐心。这些孩子即将参加3到4月举行的全国聋人高等教育单招考试,目前上课的内容主要是张晓华指导学生实践,教与学都是无声的,课堂上只有铅笔接触画纸时沙沙的响声。

  美术课上,张晓华用手语和学生交流画作,只见他用手语比划道:“画的时候注意比例,头部是重点,要精心刻画。你看,你画的这个脸型太瘦了,应该改一改,下巴部分变宽一些,还有脸部的轮廓结构也不对,也要修改一下,明白了吗?”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要完成一幅人像并不难,但是要想在美术单招考试中获得高分,手握进入大学的“入场券”,许多技巧还需要慢慢琢磨。比如如何在画头像时也要把全身动作的感觉表现出来,或是抓住神态细节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都需要张晓华手把手教给学生。

  在这些小本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每一个学生每周的作业情况和专业不足,在他看来,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在南京市聋人学校学生董瀚看来,张老师可是他们同学中的男神,“他性格温和,循循善诱。在带我们外出看画展的时候,还会对每一幅画详细讲解,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画,它背后的故事以及技巧,对我们审美提高很有帮助。”

  在南京市聋人学校语文老师郭欣眼中,张晓华老师可以说是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为他对学生的关爱,平等和尊重,使他获得无数学生的信任。张老师本人的经历,就是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范本。他常常用自己的例子去启发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他的身上或者是其他更多的聋人身上,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更有益的收获。”

  靠自学进入大学  希望学生“青出于蓝”   

  张晓华在3岁时,发烧去医院,不幸“一针致聋”。可这并没有阻碍他前进的步伐。进入南京市聋人学校学习的张晓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6岁从聋校初中毕业后,通过勤奋的自学,在198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时,顺利成为当年长春大学仅招的15名听障大学生中的一名。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母校,成为南京聋校刚刚开办的高中部的一名美术教师。

  张晓华通过手语告诉我们,回到母校任教,一直是他的理想。想把自己的所学,自己的收获,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和他一样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和他一样有共鸣的学生。“我特别崇尚爱的教育,特别是在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更是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关爱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工作中,张晓华十分重视对听障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作为学校唯一的听障教师,他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老师,又是生活中的贴心朋友。学生们总喜欢跟他谈心,有疑惑时请他当参谋。聋人的特殊身份,以及手语交流的无障碍,拉近了他与学生们间的距离。

  从教27年,张晓华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为学校美术教师缺乏,张老师的课常常被安排在周六,所以周六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在专业上他不断进取,先后三次荣获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并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获得“海报设计”第一名,还远赴捷克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先后两次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 “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去年还荣获南京市教育系统第十一届师德标兵。

  张晓华希望所有的残障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正常人一样考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也正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着社会,将爱传递给更多孩子。“每次看到学生圆梦高考,我都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比他们的父母还要激动。我的学生中,有的成为了画家,有的在公司做设计,也算是培养了一些人才。我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老师。”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锁定江苏教育频道每周一到周五晚21:35分的《江苏教育新闻》。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沈一秀  史哲铭 编辑/韩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