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得多尝尝小龙虾学院的味道|荔枝时评

2019年03月18日 14:51:1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于强

  (作者于强,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湖北潜江的“小龙虾学院”,最近又成为网红。因为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市长龚定荣在全国两会上,讨论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到该学院首批130名学生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让不少人对这个听起来稍显奇葩的学院刮目相看。

  其实这不是“小龙虾学院”第一次引发关注,2017年刚开始招生的时候,舆论已经充满争议。当时教育部的相关官员甚至还对此持明确的批评态度,认为学校滥用自主权,瞎设奇葩专业不值得鼓励。

  这种批评代表了对“小龙虾学院”最主要的担忧。但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其招生和专业设置,就会发现这些担忧基本是关公战秦琼式的误会。

  “小龙虾学院”其实更像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营销称号,其下设的三个专业,分别是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小龙虾烹饪方向)、市场营销(小龙虾产业方向)。也就是说,其专业并非是心血来潮拍脑袋定的,而是结合了当地的现实市场需求和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设置。

  潜江又被称为“中国小龙虾之乡”,小龙虾相关的烹饪和餐饮企业管理自然会需要大量人才。在这种人才需求下,地方的职业学校发挥专业优势,量身定制加以培养,本质正是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中非常成功的模式,即“学校+企业”的双元制教育。

  所以,“小龙虾学院”不是像过去有些院校一样,看什么专业火开设什么专业,完全不考虑课程、师资、学生就业等,而是把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因素之后的探索。

  仔细观察这个“小龙虾学院”的做法,他们首批招生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入学就签订“就业三方协议”,由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局“妥善安置工作”;因为单独招生,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在师资上,聘请了大批小龙虾烹饪大赛获奖者作为专业教师……总体来看,学校是在看到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了针对性的培养。

  这种专业设置思维,还是值得点赞的。国际上成功的职业教育早就证明,其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选择,不能照搬大学精英教育那一套,而要更多着眼于市场,着眼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学校教育和市场既不脱节,又能发挥超越企业实习之外的提升作用,就需要扎实的调研和摸索。

  换言之,“小龙虾学院”真正值得研究的,是其怎么完成“学校+企业”的双元制教育,而不是设定一个专业本身。其教育内容、考核方案怎么确定,招生和就业环节如何衔接等,才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重点。对于“小龙虾学院”,可能只是个案式的摸索,但如果实践证明很成功,那就可以形成一个样板,用以指导更多学校如何选择确立新专业。

  除了小龙虾学院国内外还涌现出一批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学院和专业:热干面研究院、马铃薯研究院、奢侈品管理专业、马科专业……这些专业乍一看都很“奇葩”,但仔细一了解却大有学问。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或职业学校,确实有瞎设专业误人子弟的嫌疑。比如最近还有则奇葩新闻,说河南某大学的一门课程,老师要求学生以微信新增好友人数作为平时成绩,新增1000个以上好友才算及格。据学校老师回应,这是锻炼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不知道这门专业的老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如果加微信好友和新媒体运营能力能画上等号,那微商就都是“天才”了。

  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脑洞大开地拿学生当试验品,而是要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做支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早有社会共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今年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政府的重视是重要推动力,但怎么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有所获,校企合作办学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小龙虾学院”给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