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
◇苏州高新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用政府一时的“痛”换取企业和民众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
◇1.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取得不动产证,50个工作日获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行政审批的大幅提速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
企业最怕啥?行政“慢作为”,审批办证一拖再拖;企业最愁啥?金融不给力,融资借款进退无门;企业最烦啥?政企关系难处理,亲疏远近扑朔迷离……近日,在苏州高新区采访期间,记者听到管理干部调研总结的企业“三最”,正是该区“放管服”改革“刀刃向内”的攻坚要点。
为打通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淤点,苏州高新区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效率,千方百计推动金融创新,细致入微改善政商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下,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释放服务红利,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寻找确定性机遇,以营商生态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以政府之痛换企业之利
日籍高管志村健征没有想到,企业二期厂房扩建工程的审批时间与过去相比大幅缩短了一半。
近日,记者从这位日企则武磨料磨具(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口中得知,去年8月,项目从报批前就得到了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私人定制式”免费代办服务:代办员主动上门,提供申报材料指导、网拍辅导、项目报建等系列服务,使全部审批时间缩短了50%。
地处苏州古城以西、坐落于万顷太湖之滨的苏州高新区,1992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历经多年发展,该区目前云集了7万多家内外资企业,其行政配套服务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高新区的发展。
采访中,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承建新向本刊记者介绍说,“2015年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图章管审批’之后,又将部门分别设置窗口的传统‘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模式升级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全科式‘一窗通办’服务模式。”
2018年,在此基础上,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又瞄准企业短板,推出“审批代办制”。不足20人的代办员队伍迄今已为50多家企业提供了注册登记、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施工许可等服务,审批时间平均提速25%以上。
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办公室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张超介绍说,在工作中,代办员们发现,一些具有主审材料,但建设时间紧的投资项目,如果走一般审批流程,很难满足开工时间节点要求。为此,该局设立了“承诺制预审批”,由企业作出承诺,审批职能部门对材料进行预审。
比如天梭电梯项目,因国土公告前期流程较多,申领土地证耗时较长,为了将等待的时间合理利用起来,企业申请规划局设计方案审查,和工程规划许可证承诺制预审,最终审批提速85%。统计显示,这项制度推行以来,已为2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审批时间在承诺时间基础上平均提速50%左右。
如今,苏州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申报,审批时限提速50%;梳理“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629项,占比达98%;1.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取得不动产证,50个工作日获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行政审批的大幅提速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
采访中,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新明说,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用政府一时的“痛”换取企业和民众长远的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
以供给之变破融资之困
拿到500万元的“高新贷”,苏州聚元微电子公司负责人韩兴成第一个感触是:雪中送炭。这家公司是一家从事集成电路产品及方案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14年加大研发投入开拓高端市场后,企业发展短暂出现青黄不接,一度面临自有资金消耗殆尽的困境。
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等特点和迫切的融资需求,2018年10月苏州高新区推出总规模30亿元的“高新贷”产品,设立1.5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在不设收入、利润等财务门槛前提下,为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聚元微电子因此受益,转危为安。
破解融资难怪圈,优化兼顾各方合理诉求的制度创新,近年来一直是苏州高新区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除了“高新贷”,2018年12月苏州高新区还成立了规模25亿元的纾困基金,为民营上市企业、重点产业代表企业化解经营风险。
前途汽车2015年2月落户苏州高新区,是江苏省及苏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从事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该公司财务部部长高庆飞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企业急需资金时,政府整合企业信用信息,组织召开银企恳谈会,将项目贷款由2.8亿元增加到6亿元。如今,前途汽车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城市电动跑车——前途K50,已量产上市,后续5款量产车型呼之欲出。
2019年以来,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立项企业,苏州高新区最新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首批5家企业共获授信5500万元;整合成立国有金融企业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基金43只,总规模逾300亿元,扶持37家企业沪深上市和大批企业挂牌新三板,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285亿元,发放科技贷款150亿元。
“办法总比困难多。”苏州高新区金融办主任周琼芳向本刊记者表示,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切实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解企业资金之困,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好的金融环境。
以“亲”“清”之风扬发展之帆
近期,苏州高新区工业重镇枫桥街道推出“枫企心桥”政企互动平台,将智慧办公、政企互通、企业互动、安全监管、工业园管理等多个企业生产经营最常遇到的服务项目,浓缩在一个App上,满足企业多种需求。
平台上线短短一周,就有百余家企业主动加入。“政策点对点送达,办事提问随时随地回复,而且是在一个透明的公共平台上,企业和政府‘亲’上加‘清’。”加入平台的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日资企业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2001年在苏州高新区成立,生产用于汽车尾气排放净化的特种陶瓷,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第二工厂。公司财务总监冯伟华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20年来,公司在苏州高新区共增资5轮,先后进行10次投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亲商之风。
她举例说,第二工厂需要一条单独的供电线路,企业靠自身力量几乎难以协调,政府得知这一难处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现场会办,并明确落实时限,“精力不用消耗在找门路上,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谋发展。”
政商关系的良性互动,推动苏州高新区发展稳中趋优。2018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35亿美元,累计引进大院大所近百家,且这些向好势头今年以来仍在延续。
“厘清官商关系,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吴新明最后告诉本刊记者,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政商新生态,是企业家和投资者长远的信心之源和发展之帆。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