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色娘子军》里的琼花,也是《天鹅湖》里的优雅天鹅,3月16日,赵汝蘅来到“师说”,讲述如何用芭蕾来演绎中国故事——我们还没有达到彼岸,还在探索——
3月16日下午,随着苏州芭蕾舞团演员演绎的《烟雨江南》春之舞篇章,2019年“知苏达理·师说”首场活动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序幕。“知苏达理·师说”是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推出的人文社科品牌活动,今天,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原团长兼艺术指导、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汝蘅应邀来苏,以《足尖上的传奇——感受中国芭蕾65年》为主题,和苏州观众分享中国芭蕾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师说”舞台首次以“讲演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芭蕾舞公开课,台下观众看得认真听得入迷,纷纷为这样独特又新颖的表现形式点赞。
谈中国芭蕾——
这是敢于革新和创新的历史
“中国芭蕾是一部特别值得讲的历史,它是一个传奇的历史,也是一部创作的历史,还是一个敢于革新和创新的历史。”今天,赵汝蘅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结合视频和图片,将中国芭蕾65年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如果中国芭蕾没有在艰苦时期把根扎住,可能就没有今天中国芭蕾的魂。”说起初创时期的艰辛,赵汝蘅举例,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成功编排并公演了《天鹅湖》。当时的裙子没有尼龙纱,用纱布和豆包布打上了浆,裙摆就支起来了。“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的《天鹅湖》成了,咱们的第一只天鹅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站起来了。”
谈起最为经典的中国芭蕾代表作《红色娘子军》,赵汝蘅说,至今看到这部芭蕾舞剧还会很激动。“在里面我们不但大声喊杀、唱着歌上场,还运用了京剧等元素,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创作相当大胆和突破。”从讲述爱情的《天鹅湖》到塑造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的《红色娘子军》,中国芭蕾集成了古典芭蕾的精华,融合了中国文化基因和东方美学因素,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谈苏芭——
在继承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创新
赵汝蘅与苏州和苏州芭蕾还有着特别的缘分。“我记得在开明大戏院演出时,下面一眼望去全是年轻人。苏州留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我坐了船,还听了评弹,特别好听。”1965年,赵汝蘅21岁时曾到苏州的开明大戏院演出《天鹅湖》,那时,毕业四年的赵汝蘅已经成为了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赵汝蘅说,当年我来苏州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芭蕾舞是一门艺术,到现在,我觉得身上肩负着中国芭蕾的使命。赵汝蘅长期关注着苏州芭蕾,见证了苏州芭蕾舞团12年的成长。她说,苏州芭蕾舞团的方向是非常对的,创新一定要在继承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创新。中央芭蕾舞团最近排了《鹤魂》和《敦煌》,也希望请苏州芭蕾舞团到北京演出。赵汝蘅还曾策划并制作了大型芭蕾舞剧《牡丹亭》,《牡丹亭》是昆曲经典传统剧目,在这部芭蕾舞剧里昆曲和芭蕾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在讲演的最后,赵汝蘅勉励苏芭,“把中国文化和精神风貌传递出去,是我们芭蕾舞必须担负起的一个神圣使命。我们一直在路上,却还没有到达彼岸,我们还在探索之中。”
谈芭蕾艺术——
讲演结合,观众跃跃欲试
“跳《天鹅湖》的时候,挥舞手臂要用后背的肌肉带起来,大拇指绝对不能伸出来,手要像水滴一样,胸一定要打开。”今天,“师说”首次以讲演结合形式,先后邀请苏州芭蕾舞团的年轻演员上台为观众演绎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和《天鹅湖》的片段,并和台下观众互动。一边是舞台上演员翩翩起舞,一边是赵汝蘅的细致讲解,观众们听得兴致盎然,纷纷跃跃欲试。谈到如何欣赏芭蕾,赵汝蘅分享说,要用耳朵听音乐,音乐会给你讲述故事,再用眼睛去看舞台色彩是不是协调,演员是否用她的表演、技术和动作的节奏让你感觉到了美。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