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平时多“流汗”,问政少“冒汗”

2019年02月14日 13:40:5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近日,西安电视台一档问政节目中,高陵区交通局局长回应当地黑车问题时表示:“我们在做一个调研,等调研材料……”主持人当即打断该局长并连发数问:“您在这个岗位上几年了?”“3年了!还需要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是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什么畏难情绪?”面对主持人火力全开的提问,局长当场结巴了。(2月14日 人民网)

  近年来,基于反映民情民意直截了当、抛出问题难题辣味十足、督促整改落实成效明显等诸多优势,以部门“一把手”为“答题人”、人民群众为“出题人”的电视问政,正日益成为各地检验官员政绩的重要方式。随着电视问政形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部门负责人会做好充足准备,确保以良好的状态和优良的政绩答好问政题。但同时也当看到,被电视主持人问得心里直发虚、头上直冒汗等现象依然存在,上述高陵区交通局局长就是其中之一。

  按理说,作为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对于本地本部门全年的工作成绩和不足应该一清二楚,面对群众提出的涉及本部门的话题,不论是对工作不足的正确认识,还是下一步的改正计划,回答起来应该都不是难事。但偏偏还会出现或是“打太极”以应付了事,或是回答语无伦次直冒汗等现象,深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工作没有做到位,自己心里没底,回答问题自然没有“干货”,也不可能气定神闲。以高陵区客运站周边的“黑车”“摩的”占道揽客乱象为例,面对黑车猖獗的民生痛点,在高陵客运站斜对面的高陵区交通运输局上班的局长,在三年时间里没有调研清楚、没有解决办法,群众意见很大,显然是工作没做好,难怪会在问政现场被主持人“怒怼”地直冒汗。

  事实上,要想问政台上少“冒汗”,平时工作中就必须多“流汗”。电视问政的目的就是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职、积极作为,提供更多让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以电视问政为平台,广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最高标准,把心思多用在为人民谋利的工作上,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老百姓的事,都要做细做实做好。尤其要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把身体沉下去,心静下来,深入群众中听民声、察民意,深入调研、科学研判,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做到解民忧利民生。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群众所求所盼了如指掌,对本职工作胸有成竹,才能在问政台上轻松应答、对答如流。

  当然,要做到平时多“流汗”,问政少“冒汗”,不仅要为民尽责,做好问政的“前半篇文章”,也要抓好整改,做好问政的“后半篇文章”。“问政”问的就是群众反映强烈、政府还未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正在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参与问政的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既不能怕“丢面子”,极力解释,也不能抱着“应付”心态,知错认错不改错,而是要真诚对待群众的发问,认真反省工作中的不足,扎实做好纠错改错、争取不犯错的工作。正如高陵区交通局局长在问政之后所做的,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整治,同时举一反三对交通系统进行作风整顿,确保“不让这些事再次发生”。

  积极作为,真干实干;勇于担当,知错能改。只有“干”出成绩,“改”出成效,即便“问”得再有辣味,领导干部在问政台上才不会再“冒汗”。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