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生》:“嗨点”密集,无惧俗套|荔枝娱评

2019年01月26日 17:30:1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个陌生人,在一万美元大奖的诱惑下,前往一座神秘的大楼汇合,《密室逃生》开始了。很快,他们的房间变成了烤箱。在肉搏游戏开始时,所有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监视镜头下的小白鼠。一个温顺的大学男生,一个爱吹牛的金融高管,一个邋遢的杂货店青年,一个退休矿工,一个退役的美国女大兵——从一个房间拼杀到另一个房间,陷阱变得越来越凶险,幸存者越来越少。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影片通过密集的闪回揭示了每个参与者的秘密,以及他们最初为什么会被吸引到这个“坑”的理由。  

  这部没有明星助阵的好莱坞动作惊悚片,让人很难相信它的制作成本不足1000万美元,从模拟的冰天雪地,到颠倒的酒吧,再到抽象的迷幻客厅,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非常昂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影片故事上的天然缺陷。作为一部PG-13级的商业电影,《密室逃生》能将观众的高亢情绪维持一个小时以上,就已算是取得了成功。

  对于有经验的观影者而言,《密室逃生》的情节太过熟悉,尤其是对于领教过《电锯惊魂》、《心慌方》的人来说,每看到一个通关桥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角色补上各种逻辑分析和道德说教,甚至,我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编剧弥补人物前史的漏洞。

  没人会为了逃生者的表演去看这部电影,密室才是真正的主角,但《密室逃生》给人的感觉更像一幅过于规整的寻宝示意图。和《费马的房间》不同,影片并未设置足够曲折和严谨的线索来构建“密码”的创意和难度,所有的解密方法太过儿戏。编剧始终未把观众放到这个游戏中去,多数时候,我们看着角色回忆过往之后很快找到钥匙。当所有人进入到第五个房间时,我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已经迅速减弱。在第三幕到来时,解谜游戏瞬间崩塌,剩下的篇幅也只能为开场两分钟的悬念续上最后一口气。

  仔细看来,影片后半段戏剧效果的严重衰减,是因为影片虽然有六个人,但角色本质千篇一律。除此之外,密室幕后操纵者的项目宗旨极其荒诞,“选人”机制也不统一,逃生者未必都有道德污点,这也导致当彩蛋式的结尾砸过来时,你会发现密室设计公司的老大比“竖锯”更疯,也更无聊。

  那么,俗套成堆的《密室逃生》是否会被群嘲呢?答案居然是否定的。

  源于影片的级别限制,《密室逃生》不允许有太多的血腥场面出现,但高潮戏的惊险效果却丝毫没有减分,导演找到了很多其他方法,来让观众始终保持紧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影片艺术指导所贡献的令人惊喜的视听品质。一连串的密室环境做工极为细致,营造了强烈的惊悚氛围,在强节奏的带动下几乎没给观众留下任何逻辑喘息的空间,尤其是虚拟的室内雪山和倒置悬空酒吧的两个壮观场景,在想象力上超越了大部分密室惊悚片,显现出导演把握商业元素的能力。有趣的是,从结尾留下的线索来看,续集的制作规模会翻倍。

  《密室逃生》在可信度上经不起任何推敲,属于凭空硬编的密室电影,但作为一部制造感官刺激的商业片来说,它的“性价比”已经做到了顶点。从故事构思和商业延展性上看,这部好莱坞电影被翻拍成中国版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