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2019年主要任务时强调,要切实在民生热点痛点难点上精准施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考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都极为关注。江苏教育界人大代表对新一轮高考改革都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江苏现行高考方案已推行10年
江苏自2008年起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方案,一直延用至今。“3”指语、数、外三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七门,文理类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文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须选择历史外,还须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一门;理科类考生除须选择物理外,还须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一门。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语数外总分为480分;选测和必测科目均以等级形式呈现,不计入高考总分。考生按语数外成绩、必修科目测试等级要求和高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自主填报志愿。
江苏省人大代表、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臧翔认为:“计入总分的三门学科有两门是语言学科,物理等科目只以等级的形式呈现,理科生显现不出来他的优势。”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副校长周敏说:“总分只有480分,让高考分数扁平化了。应该拉大差距。这10年来,在分数密集段,号称1分就有3000人。”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成锦平认为:“现在江苏的高考总分太低了,比较全国兄弟省份的要求和趋势来说,我认为总分750分是比较合理的。”
2014年9月,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4年,浙江、上海两地率先出台新高考方案,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2017年,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成为第二批出台新高考方案的地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方案,原定18个省(市、自治区)从2018年秋季学期起成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地区,江苏也在其中。然而,从2018年下半年起,有10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宣布,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改革。截至目前,江苏既未宣布推迟,也未出台新高考改革方案。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校长孙震呼吁江苏的新高考方案能尽快出台:“这样我们高中校加强教学管理、进行课堂教学,包括一系列评价都能有一个提前量。新高考方案出台以后,我们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给我们制定的意见,来进行科学规范的排布。”
也有代表认为,尽管新高考方案尚未出台,但这并不影响高一学生按部就班学习。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应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成锦平认为,高一的学生也不必刻意地提前做准备:“现在学好每一门科目,打好基础,一切按照国家的教育课程纲要,认真地推进就行了。”
江苏省人大代表、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殷群说:“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尤其是青少年视力保护这一块,要格外重视。”
新高考应更有利于人才选拔
教育部明确,本轮新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重大调整,采用3+3模式,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除语、数、外,选考科目的成绩同样计入总分。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说:“不管怎么改,关键是要能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这个地方我们要搞清楚: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因为学习本来就是很辛苦的事。不要以为高考科目越少,负担就越轻。”
在浙江、上海的新高考方案中,外语科目每年有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用较高的1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代表们认为,外语实行一年两考,有利也有弊。
江苏省人大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高考改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减少对一次高考的依赖。通过一次考试可能可以达到进一步筛选的目的,但不见得真的能把最优秀的,或者具有某个特征的学生选出来。”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务处主任朱漫丽则不建议外语一年两考:“第一,组织两次考试,带来了很多麻烦。第二,两次考试的难度,它不具备可比性。不可以把两次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上来进行应用。另外,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的群体也是不一样的。”
上海新高考方案明确,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共有20种组合;浙江则在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技术科目(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选3为考生提供了35种选择。
江苏省人大代表、常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殷群说:“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算入总分我觉得还是可行的,这样能比较全面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也降低分数的一种偶然性。”
在浙江和上海,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考生之间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各科目用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在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物理科目的难度相对较大,有考生认为,选考物理的多为优等生,在等级赋分制的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优等生赛跑,而在其他“赛道”上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赋分。
近两年来,浙江、上海两地选考物理的考生越来越少。浙江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50%以下。根据复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数据,2017年复旦大学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时,来自浙江、上海的大一新生不及格率超过30%,很多学生仅仅是初中水平。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校长孙震说:“高考本身就是一个选拔优秀人才的过程,把最优秀的人才要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物理作为一个基础学科,退一步讲,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不是说只有物理特别重要,每一个学科都特别重要。所以我建议考生要理性对待。”
也有代表认为,物理在浙江、上海两地遇冷,这一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务处主任朱漫丽说:“在浙江和上海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避开了物理,但是最优秀的考生仍然在选择物理。优秀人才的规模需要多大,我觉得可能也不一定。所以还是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我觉得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快乐地去学习,他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江苏自2004年起实行自主命题。新高考方案出台后,是否回归全国卷也备受关注。
朱漫丽告诉记者:“不管全国卷还是江苏卷,只要能把精英的人选拔出来就可以了。回归全国卷也有一些好处,就是说融入大家庭,然后兄弟省份肯定也想看看江苏的考生在全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江苏人肯定也不怕回归全国卷。”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成锦平也认为,考卷有足够的区分度就行了:“其实难度大或小都不是问题,我倒是建议,语数外三门用全国卷,因为全国高考的时间是统一的,国家要求也是统一的。选考科目,我认为用我们江苏卷也是可以的。”
自主招生别变相增加考生负担
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发掘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以及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群体。2015年,江苏在省属11所高校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完善了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当年有近万名考生获得考核资格。
江苏省人大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介绍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自主招生的办法,即高考成绩占60%,自主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席酉民说:“自主招生它只是降低了高考成绩的敏感性。”
有代表认为,自主招生应该只面向小众,应该严控自主招生规模,否则会加重考生的学业负担。
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说:“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讲,还是应该依据高考。自主招生应该是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一种选择,而不应该是把很多的东西丢下,专门就奔着自主招生去,那不是一个正常的教学行为。”
高考改革是一项复杂敏感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地不约而同地推迟出台新高考方案,这其实是对教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我们相信,作为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的江苏群策群力,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系统规划、科学论证,一定会在新高考改革中,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更多两会相关报道,请登录荔枝新闻客户端、我苏客户端、荔枝网及我苏网。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姜坚 吴红鲸 编辑/国正)
我要说两句